病名。指夏月伤于暑热所致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夏月咳嗽。夏月喘急而嗽,面赤潮热,其脉洪大者,黄连解毒汤;热躁而咳,栀子汤;咳唾有血,麦门冬汤。俱吞六味丸,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而保肺金。”《温热经
痞,气隔塞不通;硬,自觉胀满发硬。一般指胃脘部胀满不适,如有硬物堵塞的自觉症状。《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汗出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出《本草纲目》。为紫河车之别名,详该条。
《疡科选粹》卷四方。连翘三两,漏芦、胡桃仁、夏枯草、土瓜根、射干、泽兰、沙参、白芨各五钱。为细末,酒糊为丸,空腹盐汤送下。治瘰疬。
见《竹林女科证治》。即经行后期,详该条。
即口上胡须。《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髭美,血少气多则髭恶,血气皆少则无髭。”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方。白蔹、黄芪、芍药、肉桂、干姜、川椒、茱萸(应作吴茱萸)各等分。为末,每服一三指大撮,入一杯酒中,日服五、六次。治疽病。若骨疽,倍白蔹;肉疽,倍黄芪;肾疽,倍芍药。
十问之一。询问饮食口味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脾胃的功能,判断病势的进退,以及病变的寒热属性等。《景岳全书》:“病由外感而饮食不断者,知其邪未及脏,而恶食不恶食可知;病因内伤而饮食变常者,须辨其味有喜恶,
证名。胀病之一。《灵枢·胀论》:“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医醇賸义·胀》:“肾本属水,寒气乘之,……故腹满引背,时形困苦,腰髀痛则下元虚寒,营血不能流灌也。当温肾祛寒,温泉汤主之。”参见胀
【介绍】:见杜本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