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更衣

更衣

出《伤寒论》。古人把上厕称为更衣,故更衣指排解大便

猜你喜欢

  • 呕胆

    病名。指呕吐苦水。《灵枢·四时气》:“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详呕苦条。

  • 鼻穿

    经外奇穴别名。见《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即穿鼻。见该条。

  • 疟痢纂要

    见瘟疫传症汇编条。

  • 少阳经脚气

    脚气病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指风寒暑湿流注足少阳胆经而成的脚气。症见口苦,善太息,胁痛,面垢,肌肤不泽,头额、目锐眥痛,缺盆并腋下马刀肿,自汗,振寒,发热,胸中、胁、肋、髀、膝外至胻绝骨外

  • 竖鹅

    病名。见《疡科选粹》卷三。即乳蛾。详横鹅条。

  • 痧块

    证名。指痧胀刮、放后余毒未尽,留于气分、血分聚结成块作痛。《痧胀玉衡·痧块》:“痧毒留于气分,成气痞痛,留于血分成血块痛,壅于食积阻滞,成食积块痛。盖因刮痧、放痧稍愈,痧毒未尽,不用药以消之之故。施治

  • 白桐皮

    出《药性论》。即桐皮,详该条。

  • 狐惑

    病名。亦作狐。指因感染虫毒,湿热不化而致的以目赤眦黑、口腔咽喉及前后阴腐蚀溃疡为特征的一种疾患。《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

  • 弯针

    指针刺时由于某种原因而致针身在肌体内发生弯曲的现象。此多由进针过快,刺激太强引起局部痉挛收缩;或针体触及坚硬组织;或患者体位移动;或某种外力碰撞而引起。轻度弯针可缓慢退出,针体弯曲角度较大时,应轻为摇

  • 三消

    病名。①内科消渴病的上消、中消、下消的合称。亦称三痛。《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夫三痟者,一名痛渴,二名痛中,三名痛肾。……一则饮水多而小便少者,痟渴也。二则吃食多而饮水少,小便少而黄赤者,痛中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