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针刺治疗中,为了达到补虚泻实目的而使用的各种针法。一般分补法与泻法两类。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如“微旋”、“出针按针”为补,“切而转之”、“摇大其穴”为泻。自元、明以后又有发展,如《金针赋》提
【介绍】:见吴篪条。
病名。即呷嗽。见《外台秘要》卷九。详呷嗽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麦斛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镇痉。用平肝、镇潜、祛风的药物解除震颤、手足痉挛(抽搐)及角弓反张(项背强硬向后反张如弓状)等症,称解痉。参见熄风条。
【介绍】:汉代医生。讲求服食导引之术,兼通医道。
因津液亏损,胃肠干燥而致大便秘结的证候。症见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苔黄干燥,脉数等。《温病条辨·中焦篇》:“燥结甚者,间服增液承气。”
见《河南中药手册》。为忍冬藤之别名,详该条。
出《说文解字注》。为螳螂之别名。详该条。
见《饮片新参》。为砂仁壳之简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