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类名方
见济生拔粹条。
见济生拔粹条。
见《河南中草药手册》。为鹿角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恶疰者,是恶毒之气也,人体虚者受之。毒气入于经络,遂流移心腹,其状往来击痛,痛不一处,故名恶疰也。”可用牛黄散、恶疰腹痛方等。参见尸疰、风疰等条。
指食积而兼寒热的证候。《证治准绳·幼科》:“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其证至夜发热,天明复凉,腹痛膨胀,呕吐吞酸,脚冷肚热,喜睡神昏,大便酸臭是也。有前证而兼寒热者,名曰食积寒热。若
见《滇南本草》为荭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博物知本条。
证名。见《医学入门》卷四。自觉腰部软弱无力。因于湿袭经络者,宜肾着汤、渗湿汤;风袭腰背者,宜牛膝酒;房室过度、肾阴不足者,宜八味丸、补髓丹、煨肾丸等;肾虚风袭者,宜安肾丸等方。参见腰痛条。
见竹林寺女科秘书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少泽穴,见该条。
病名。因外用或误服雄黄过量中毒。中毒症状及解救法,参砒霜中毒条。
见《备急千金要方》。为酢浆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