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钱原濬条。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亦名孩儿攻心。病因孕后过食辛辣,热毒之物,热积胎中,以致胎儿不安,手足乱动,上冲于心。症见母多烦躁痛苦,两胁疼痛。宜清胃热,佐以安胎。用调中和气散(大黄、石膏、槟榔、枳壳、
血脉虚细。《灵枢·本藏》:“皮薄而脉冲小者,小肠小而短。”
书名。①清·阎纯玺撰,沈棪增订。详见胎产心法条。②清·医无闾子著,季维翰增订。2卷。刊于道光年间。论述胎产常见诸病证治。
病名。《妇科玉尺》:“或血气既亏,为风冷所搏,则不能温于肌肤,使人虚羸憔悴,饮食不消;又或风邪两感于肺,肺受微寒,喘嗽口干头昏,百节痛;又或风邪侵于营卫,流于脏腑,寒热如疟,盗汗,背膊烦闷,四肢沉重,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即面发毒。详该条。
①即津。详该条。②津,津液;气,阳气。如热伤津气,即津液与阳气两伤。
见《太平圣惠方》。为马齿苋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嗣五种备要条。
见《泉州本草》。为胡颓子叶之简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