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府
【介绍】:
见李中梓条。
【介绍】:
见李中梓条。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撰有《梁氏见效方》,已佚。
【介绍】:见倪维德条。
病名。妇女阴中崩下为白色,古称之为阴崩。宋·齐仲甫《女科百问》四十二问:“受冷而白者,谓之阴崩。”多因感寒所致。宜用固经丸(炒艾叶、鹿角霜、伏龙肝、干姜,各等分,细末,鹿角胶溶合药面为小丸,每服三钱,
方书名。2卷(又有4卷本,内容同)。宋·吴彦夔辑。刊于1180年。作者选辑当时医案或民间所传的效方,大多附记医方的传者姓名及治验记录。内容包括诸风、感冒、中暑、心痛等各科三十余类病证。
综合性医书。8卷。清·陈念祖撰于1808年。全书简述中医的理法方药等内容,包括对脏腑、经络、四诊、运气的说明;按表里、寒热、虚实证予以分类的多种疾病证治及诸证的对症方药。文字浅近易懂,并附歌诀,易于记
外治法之一。见《太平圣惠方》。又名纸捻。即用吸水性较强的纸(古时多用桑皮纸)搓成纸捻,代粘或内裹去腐药,插入窦道或漏管中,引流去腐,促其疮口愈合。
即脱囊之南方俗称。见该条。
证名。一名心下痞鞭。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胃脘部有堵塞满闷不适感而按之硬满者。多因胃气虚弱,邪气逆结所致。治当扶胃攻邪。因协热利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汗出胃虚,客气上逆,
病证名。又名燕口、口吻疮。指口角生疮而湿烂。《诸病源候论》卷五十:“此由脾胃有客热,热气熏发于口,两吻生疮,其疮白色,如燕子之吻,故名为燕口疮也。”亦见于《疡医大全》卷十四。多由脾胃有热上攻口唇所致。
见《赤水玄珠·呕吐哕门》。又称呕苦。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