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即眼胎赤。见该条。
子午流注开穴方法之一。又称纳子法。此法以地支为主按“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迎而夺之”,“随而济之”的原则择取穴位。十二经配十二地支,《针灸大全》有《十二经配地支歌》:“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
见《灵枢·经脉》。即兑骨。见该条。
【介绍】:见万表条。
儿科著作。2卷,补编1卷。清·吴宁澜撰。刊于1812年。上卷鞠养类,论述新生儿的一些护理营养事项,如拭口、洗儿、断脐、灸脐等;下卷及补编为胎疾类、杂症类及疮疡类,分别对婴幼儿各种病症的诊治作了简要介绍
病证名。出《外科理例》卷四。《证治准绳》卷之三:“……妇人内热,胁胀两乳不时作痛,口内不时辛辣,若卧而急起则脐下牵痛,此带脉为患。用小柴胡加青皮、黄连、山栀煎服。”
详外痛内快条。
出《本草纲目》。为王不留行之简称,详该条。
出《肘后备急方》。即蚕退纸,详该条。
指上焦的主要功能是摄纳空气与饮食。《难经·三十一难》:“上焦者……主内而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