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梦泄

猜你喜欢

  • 意舍

    经穴名。代号BL49。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十一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肋间动、静脉后支。主治恶心,呕

  • 梭罗子

    见《陕西中草药》。即娑罗子,详该条。

  • 白茨叶

    见《分类草药性》。为白竻之别名,详该条。

  • 久热伤阴

    指邪热稽留不退,灼烁津液,以致阴液耗损的病机。如肺胃津液受伤,则出现皮肤干燥、烦闷口渴、干咳无痰、舌红而干、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虚数。若伤及肝肾之阴,则出现暮热早凉、口干舌燥、手足颤动、心悸神疲、耳鸣

  • 恶露不尽

    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即恶露不绝。详该条。

  • 雨水

    二十四节气之一。《素问·刺法论》:“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

  • 精露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石门。见该条。

  • 野茴香

    见《草药手册》。为蛇床子之别名,详该条。

  • 阴阳乖戾

    乖戾,不和或失调。阴阳不和或失调是病理变化的基本原理,导致阴阳偏衰偏亢,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常等。参阴阳失调条。

  • 口中和

    指外感病过程中已不苦不燥,食而知味。表示胃阴恢复,胃气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