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毛大丁草根

毛大丁草根

《中药大辞典》:毛大丁草根

药材名称毛大丁草根

拼音Máo Dà Dīnɡ Cǎo Gēn

别名白头翁(《滇南本草》),白花白头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兔耳风根(《贵阳民间药草》)。

出处《闽东本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大丁草根茎。夏秋采挖,去净茎叶泥砂,晒干。

生境分部产于云南、贵州等地。

性状干燥的根及根茎,长7~10厘米。根茎圆柱形,长1~3厘米,径约4毫米;上端粗,附有棕色干枯的叶柄基部,及灰白色绵毛;根茎外表深棕色,粗糙皱缩,周围着生多数完整或碎断的须根;质硬,折断面凹凸不平,纤维状,淡黄色,皮部薄,中柱较大,导管部放射状,中央有髓部。须根细长,径约1~1.5毫米,淡黄棕色;质脆,易断,断面皮部白色,木部淡黄色。微具焦气,味苦。

性味苦,平。

①《滇南本草》:"性温,味苦。"

②《滇南本草图说》:"苦,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和血。治痈肿,乳蛾,痄腮,瘰疬结核,胸胁痞气,疝气,痢疾,衄血,下血。

①《滇南本草》:"攻散瘰疬诸疮毒,治小儿秃疮,止大小肠血,治膀胱偏坠气痛,乳蛾,痄腮红肿。"

②《滇南本草图说》:"治温疟,狂症,寒热,症瘕,积聚,气瘿;疗金疮、鼻衄;止毒痢、赤痢,腹痛,齿疼,百节骨痛;一切风气邪热,暖腰膝;明目退翳;解杨梅毒疮,解汞毒入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小儿肺胃大热,乳蛾痄腮红肿疼痛,发热头痛:小一枝箭(根)二钱,连翘二钱,赤芍一钱。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②治久咳、百日咳:兔耳风根二钱,煨肉吃;叶子泡开水吃。(《贵阳民间药草》)

③治胸胁痞气:毛大丁草根,研末,面糊为丸。每服五至七分,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产后瘀血腹痛:毛大丁草根五钱,红酒四两。炖服。(《闽东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毛大丁草根

药材名称毛大丁草根

拼音Máo Dà Dīnɡ Cǎo Gēn

英文名root and rhizome of Pilose Gerbera

别名白头翁、白花白头翁兔耳风根、小一枝箭根

出处出自《闽东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毛大丁草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rera piloselloides Cas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去净茎叶泥沙,晒干。

原形态大丁草多年生草本。根茎短而粗壮,密被白色绵毛;须根多数,暗褐色。叶基生;有短柄;叶片质软而厚,长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2.5-4.5cm,先端钝圆,基部楔形,边缘全缘,幼时上面具柔毛,老时脱落,下面密被白色绵毛。花茎直立,单生,高10-40cm,被淡褐色绵毛;头状花序单生于花茎顶端,直径约3.5-cm;总苞片2层,条状披针形,外层稍短,背面密被淡褐色绵毛;舌状花白色,雌性,二唇形,外唇伸长,3齿裂,内层细小,2深裂;筒状花两性,花冠稍二唇形。瘦果条状披针形,长约5mm,稍扁,有纵肋和细柔毛,喙在花时极短,成熟时则与瘦果等长;冠毛长约1cm,淡红色,有光泽。花期5-6月。

化学成分根含毛大丁草酣(piloselloidal),毛大丁草酮(piloselloidone),羟基异毛大丁草酮(hydroxyisopiloselloidone),环毛大丁草酮(cyclopi-loselloidone)和脱氧去氢环毛大丁草酣(desoxldehydrocyclopi-loselloidone)[1]。

性味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和血。主痢疾;乳蛾;痄肋;4胞胁痞气;疝气;瘰疬;便血;尿血;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鲜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雪猪油

    《全国中草药汇编》:雪猪油药材名称雪猪油拼音Xuě Zhū Yóu别名大旱癞、土拨鼠来源啮齿目松鼠科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 robusta (Milne-Edwar

  • 白石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石花药材名称白石花别名石花、石衣、虾蟆皮来源地衣类梅花衣科梅花衣属植物白石花Parmelia tinctorum Despr.,以叶状体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性味甘、凉。功能

  • 麻糖风

    药材名称麻糖风别名长叶白花灯笼、白花苦灯笼来源茜草科麻糖风Tarenna mollissima (Hook. et Arn.) Robins.,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除云南外,广布长江以南各地。性味微

  • 绿青

    《中药大辞典》:绿青药材名称绿青拼音Lǜ Qīnɡ别名石绿(《唐本草》),石碌(《本草衍义》),大绿(《纲目》)。出处《别录》来源为碳酸盐类矿物孔雀石的矿石。原形态单斜晶系,晶体柱状或针状。通常多为钟

  • 飘带草

    药材名称飘带草拼音Piāo Dài Cǎo来源伞形科柴胡属植物飘带草Bupleurum candollei Wall.,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收,切段,晒干。性味苦、微辛,平。功能主治解毒,祛风

  • 角螺

    药材名称角螺拼音Jiǎo Luó英文名Trumpet shell whelk别名响螺、号螺、海螺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盔螺科动物管角螺和天狗角螺等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

  • 遍山红

    《中药大辞典》:遍山红药材名称遍山红拼音Biàn Shān Hónɡ别名暴牙郎、秤杆菜(《贵州民间药物》),满山红、三叶藤(《广西药植名录》)。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野牡丹科植

  • 黄桷根

    《中药大辞典》:黄桷根药材名称黄桷根拼音Huánɡ Jué Gēn别名黄葛根(《分类草药性》)。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以8~9月采者为佳。性味①

  • 小岩白菜

    《中药大辞典》:小岩白菜药材名称小岩白菜拼音Xiǎo Yán Bái Cài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黄毛岩白菜的全株。5~6月采,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

  • 天山花楸

    《中药大辞典》:天山花楸药材名称天山花楸拼音Tiān Shān Huā Qiū别名花楸(《新疆中草药手册》)。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天山花楸的嫩枝、皮及果实。夏、秋采收。原形态落叶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