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水底捞月

水底捞月

小儿推拿方法。用于治疗发热等症。操作方法有:①先掐总经清天河水,滴一点水于劳宫处,用手扇几下,再滴一点水于总筋处,然后用屈曲的中指节往右运劳宫穴,并以口吹气,随吹随运。《小儿按摩经·手诀》:“先清天河水,后五指皆跪,中指向前跪,四指随后,右运劳宫,以凉气呵之,退热可用。若先取天河水至劳宫,左运呵暖气,主发汗,亦属热。”②由小指尖推向手掌根部坎宫穴,再回转至内劳宫穴,如捞物状。《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水底者,小指边也;明月者,手心向劳宫也。其法以我手拿住小儿手指,将我大指自小儿小指旁尖,推至坎宫,入内劳轻拂起,如捞明月之状。”

猜你喜欢

  • 传化

    指五脏疾病的传变和转化。有按五脏生传化者,有不按这一规律传化者。根据不同的病因、体质等因素而异。《素问·玉机真藏论》:“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忧、恐、悲、喜、怒,令不得

  • 盘舌痈

    病名。舌痈的一种。多由心经火毒上炎所致。症见舌体肿起,疼痛,饮食难咽,语言难出。《医门补要》卷中:“满舌肿硬,难于语言进食为盘舌痈。”治宜清心泻火,消肿解毒。方可选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

  • 吴如心

    【介绍】:见吴恕条。

  • 汪心谷

    【介绍】:见汪宦条。

  • 发背

    病名。为有头疽生于脊背者。见《刘涓子鬼遗方》卷三。脏腑俞穴皆在背部,故本病多因脏腑气血不调,或火毒内郁,或阴虚火盛凝滞经脉,使气血壅滞不通而发。又因发病部位不同而有上发背、中发背、下发背;后世又有上搭

  • 宣可去壅

    用宣散之药,去除壅郁之证。《汤液本草》卷上:“宣可以去壅,姜、橘之属是也。”又如胸中胀闷、呕吐、恶心等症,可用二陈汤利气散郁。

  • 伤寒标本

    指伤寒的本证、标证及其受病的先后情况。明·陶华《伤寒家秘的本》卷二:“……标者,病之梢末;本者,病之根本。先受病为本,次受病为标……。”参见伤寒标本心法类萃条。

  • 罗德甫

    【介绍】:见罗周彦条。

  • 产后口噤

    病证名。《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一:“产后口噤,由血气虚,而风邪乘于手三阳经也。盖手三阳之筋,循结于颌,得风冷则筋急,故致口噤。”治以大补气血为先,虽有他症以末治之。如恶寒发热,乃属气血虚甚之极,方用十

  • 红丝疮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即红丝疔。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