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汗血

猜你喜欢

  • 龟尾漏

    病名。《外科十三方考》下编:“此症生于龟尾穴下,下身一段及背脊骨上皆红肿作痛,潮热身重……漏孔出脓极多。”治法:先用化肉膏外贴,至肉黑时以针拨开,则脓随针出,排脓后于孔内插药三次,促其脓干,内服中九丸

  • 满痧

    病名。见《文堂集验方》卷一。即黑痧。详该条。

  • 闹羊花子

    见清·汪连仕《采药书》。为六轴子之别名,详该条。

  • 病藕包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即臑痈。详该条。

  • 骨节闪脱

    病名。即脱臼。《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五:“凡坠堕颠扑,骨节闪脱,不得入臼,遂致蹉跌者,急须以手揣搦,复还枢纽,次用药调养,使骨正筋柔,营卫气血不失常度。”参见脱臼条。

  • 郁火恶寒

    恶寒证之一种。《证治汇补·恶寒章》:“郁火恶寒,有素病虚热,忽觉恶寒,须臾战栗,如丧神守,此火郁清道,抑遏阳气于脾土,不得外越,故手足厥冷,乃火极似水,热极反兼水化,自觉其寒非真寒也。外症口苦、溺赤、

  • 风热嗽

    病证名。见《类证治裁·咳嗽》。指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所致的咳嗽。症见咳嗽痰稠,身热,汗出恶风,口干咽痛,鼻流黄涕,苔薄,脉浮数等。治宜疏风清热,宣通肺气。用桑菊饮、银翘散等方。参见咳嗽条。本症类似急性上

  • 红内黑尖舌

    舌的后半部红色,舌尖有黑色苔。为足少阴蕴热乘于手少阴之象,可用竹叶石膏汤(见《伤寒舌鉴》)。

  • 韩止轩

    【介绍】:见韩善徵条。

  • 干燥。《灵枢·寒热病》:“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