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湿喘

猜你喜欢

  • 察病指南

    诊断学专著。3卷。宋·施发撰于宋·淳祐年间(1241~1252)。本书取《内经》、《难经》、《甲乙经》及有关脉学,诊法论著参互考订,求其明白易晓、切于实用者分门别类编纂而成。内容以脉诊为主,脉象沿用“

  • 蝴蝶风

    见《广西中药志》。为大飞扬之别名,详该条。

  • 浮白

    经穴名。代号GB10。出《素问·气穴论》。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少阳之会。位于颞骨乳突后上方,当天冲穴与完骨穴间平行耳后发际弧形连线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或于耳根上缘向后入发际1寸处取穴。布有枕

  • 黄蜂窝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露蜂房之别名,详该条。

  • 栗刺壳

    出《日用本草》。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 人言

    见《本事方》。为砒石之别名,详该条。

  • 内漏

    病名。出《素问·刺禁论》。《类经》卷二十二解释为:“脓生耳底,是为内漏伤其经气,故致聋也。”系指耳内流脓。类今之化脓性中耳炎。

  • 伏鼠疽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指生于手、足丫间背面皮中之硬结。三、五个不等,并有疼痛。治同足叉发。

  • 老虎刺叶

    见《江苏药材志》。为枸骨叶之别名,详该条。

  • 湿痰痿

    痿证之一。见《证治汇补·痿躄章》。多发于体肥之人,因湿痰客于经脉所致。《张氏医通·痿痹门》:“痿,属湿痰者,手足软弱,脉沉滑,兼腰膝麻木,或肿。”治宜燥湿化痰为主。《丹溪心法·痿》:“湿痰,二陈汤加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