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滑叶跌打

滑叶跌打

《全国中草药汇编》:滑叶跌打

药材名称滑叶跌打

拼音Huá Yè Diē Dǎ

别名青树跌打、止血树

来源桑科榕属植物假鹊肾树Pseudostreblus indica Bur.,以树皮入药。全年可采,晒干研末。

性味苦、辛,温。

功能主治止血,止痛。用于消化道出血,胃痛;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0.3~1钱,研粉,温开水送服;外用适量,研粉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滑叶跌打

药材名称滑叶跌打

拼音Huá Yè Diē Dǎ

别名假鹊肾树皮、青树跌打、止血树皮、清水跌打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假鹊肾树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seudostreblus indica Bur.[Streblus indicus(Bur.)Chorne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树皮、枝皮,晒干。

原形态乔木,高5-15m。树皮灰褐色或褐色,有乳状树液。单叶互生;叶柄长1-2.5cm;托叶卵状披针形,早落;叶片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6-9(-15)cm,宽2.5-4m,先端短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有光泽,干时上面茶褐色,下面常朱红色;侧脉羽状,水平伸展,细而密,边缘连结。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为蝎尾状聚伞花序,单生或成对腋生,长1-1.2cm,苞片3;雄花有花被片5,长椭圆形,多少具缘毛,雄蕊5,内弯,退化的雌蕊小,线形;雌花单生于叶腋或雄花序上,花梗长1-1.5cm,苞片3-4,花被片4-5,近圆形,有柔毛,子房近球形,花柱顶生,2分叉,有短毛。果柄长1-2cm;果近球形,包藏于增大的花被内。花期几近全年,果期5-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生于中海拔的山地密林和灌丛中,以及山谷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树皮为不规则扭曲状,长短宽狭不一。外表面灰褐色或褐色,枝皮可见互生叶痕。内表面淡黄棕色,有纵纹。体轻,质韧,纤维性较强,不易折断。易纵向裂开。断面纤维性。气微,味苦、辛。

性味苦;微辛;性温

归经胃经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消肿止痛。主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连钱草

    《中国药典》:连钱草药材名称连钱草拼音Lián Qián Cǎo英文名HERBA GLECHOMAE别名活血丹、金钱草[上海、江苏]、金钱薄荷、落地金钱、肺风草、十八缺、透骨消[四

  • 紫铜矿

    《中药大辞典》:紫铜矿药材名称紫铜矿拼音Zǐ Tónɡ Kuànɡ出处《药性考》来源为硫化物类矿物斑铜矿的矿石。原形态等轴晶系。晶体呈立方体状,也有呈菱形十二面体、八面体状的,但极

  • 牡鼠粪

    药材名称牡鼠粪拼音Mǔ Shǔ Fèn别名鼠矢(《本草经集注》),两头尖(陶弘景),雄鼠粪(《日华子本草》),豭鼠粪(《类证活人书》)。出处《别录》来源为鼠科动物雄性褐家鼠等的干燥粪便。性味

  • 水湿柳叶菜

    《中药大辞典》:水湿柳叶菜药材名称水湿柳叶菜拼音Shuǐ Shī Liǔ Yè Cài别名独木牛(藏名)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沼生柳叶菜的全草。8~9月采收,

  • 南方露珠草

    药材名称南方露珠草拼音Nán Fānɡ Lù Zhū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South Circaea别名拐子菜、辣椒七、白辣蓼草、假蛇床子、白洋漆药、野牛夕、红节草出处始载于《中国高

  • 蛎菜

    药材名称蛎菜拼音Lì Cài英文名kelp;tangle别名海青菜、岩头青、蛎皮菜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石莼科植物蛎菜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va conglobata

  • 臭樟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樟药材名称臭樟别名樟木果、朋麻醒[傣]、樟脑树来源樟科樟属植物臭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 (Wall.) Nees,以果实、木材、树皮入药。木材、树皮四

  • 小蓟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蓟药材名称小蓟拼音Xiǎo Jì别名刺儿菜、刺菜、曲曲菜、青青菜、荠荠菜、刺角菜、白鸡角刺、小鸡角刺、小牛扎口、野红花来源本品为菊科刺儿菜属植物刺儿菜Cephalanoplos

  • 草威灵

    《中药大辞典》:草威灵药材名称草威灵拼音Cǎo Wēi Línɡ别名小黑药、葳灵仙(《滇南本草》),黑根(《贵州民间药物》),草灵仙(《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铜脚葳灵(《云南中草药选》),黑

  • 小天蒜

    药材名称小天蒜拼音Xiǎo Tiān Suàn别名小棕包、披麻草、细毒蒜(《红河中草药》)。出处《云南经济植物》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小藜芦的根。秋、冬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