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秋月感受湿热或燥热所致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秋月咳嗽,秋月咳而身热自汗,口干便赤,脉虚而洪者,白虎汤;身热而烦,气高而短,心下痞满,四肢困倦,精神短少,香薷饮;若病邪既去,宜补中益气汤加山药、
古代对妊娠二月胚胎之称。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妊娠二月名始膏。”
清解气分热邪的方法。通常分辛凉清气及苦寒清气,各详该条。
面色枯槁无华,见于慢性病的重病容。是气血亏损,胃气衰败之象。《灵枢·决气》:“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①出《新修本草》。为白前之别名。②出《本草经集注》。为百部之别名。各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阴阳别论》。多由外感风寒之邪,侵袭足太阳经所致。其症背痛或兼板滞,牵连肩项,或连腰部,可兼有恶寒等。治宜祛风散寒,疏通经气为主。用羌活胜湿汤加减。又背为脏腑腧穴所在,脏腑发生疾病,都会
灸法用语。见《范汪方》。指无病先灸,用以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参见逆针灸条。
伤科,是指诊治跌打损伤的一门专科。《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其中金疡、折疡,是最早的伤科。汉代军营有专门记述伤科疾病的《折伤簿》。《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成书于公元841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六轴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药名诗》,1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