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代医生。广州人。曾专心研究医学,常为贫苦人治病而不受酬报。
舌本痿软,不能举动的舌象。为心气伤损之征。若淡红而痿者,为气血不足;若深红而痿者,为气血热盛;若紫红而痿者,为脏腑热极;若绛红而痿者,为阴亏已极(见《伤寒舌鉴》)。当根据其病因和临床表现以决定治法。
人体部位名。指膝部后方屈膝时的凹处,俗称腿凹或膝弯,。《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
病名。指疟发于足厥阴者。《素问·刺疟篇》:“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治宜先用三黄石膏汤以祛暑邪,次用鳖甲牛膝汤等方。参见三阴经
【介绍】:见文彦博条。
病证名。指因劳力过度所致的鼻腔出血。《张氏医通·诸血门》:“内伤劳役之人,喘嗽面赤,发热头痛而衄。此肺经气虚,失护卫之职,致心包火炎,经脉热甚,故行清道。当归补血汤加薄荷、荆芥,不应,补中益气倍黄芪,
运气术语。①指六气正当其主令时位之所化。《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明其正化。”吴昆注:“正化者,六气各有正化,当其位者为正,非其位者为邪也。”如壬申、壬寅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中运为太角木运
病名。指食积或痰而致气上逆所引起的咳嗽。《丹溪心法·咳嗽》:“食积痰作嗽,发热者,半夏、南星为君,瓜蒌、罗卜子为臣,青黛、石碱为使。”《明医杂著》卷二:“食积成痰,痰气上升,以致咳嗽,只治其痰,消其积
十三鬼穴之一。出《针灸大成》。即劳宫穴。参鬼路条。
又称咀片。药材经过加工处理后,成为片、丝、块、段等形状,便于煎汤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