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民间药物》。为水苋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吴源条。
中心黑苔而润,舌边白苔。为表里虚寒证,症见畏寒,脉迟而弱,宜附子理中汤温中散寒(见《伤寒舌鉴》)。
见《类证治裁》卷二。即五味子汤第一方。见五味子汤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作髓孔,即腰俞,见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杏圃。铜陵(今安徽芜湖)人。辑有《怀少集》一书(1758年刊)。
即鼻柱。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官阶从六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病名。因服食金石类药过量、过久而产生中毒症状者。《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金石毒的药物,如甘草、大青、麦门冬、人参、荠苨汁、莼心、冬葵子、瞿麦、金星草、葳蕤汁、萱根、蕉根汁、绿豆、胡豆、白扁豆、黑大豆、余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菊苣之维吾尔族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