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粗叶木

粗叶木

药材名称粗叶木

拼音Cū Yè Mù

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Lasianthus

别名白果鸡屎树

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粗叶木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sianthus chinensis Benth.

采收和储藏:秋后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1-3m。小枝圆柱形,幼嫩部分被短绒毛。叶对生;叶柄长6-10mm;托叶小,三角形,顶端芒尖,长约3mm;叶片薄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2-18(-25)cm,宽2.5-6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钝,下面被短绒毛。花3-5朵成束生于叶腋;花无柄;萼简钟形,长3-4mm,被绒毛,先端4裂,裂片卵形,下弯,边缘内卷;花冠白色或稍带蓝色,长约8mm,花冠简长约4mm,外被毛,先端5-6裂,裂片披针形,先端内折而厚;雄蕊及子房室数与花冠裂片同敷。核果球形,被柔毛,直径5-6mm,熟时蓝色。花期春、夏之间。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山谷溪畔或湿润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茎:含豆甾醇,β-谷甾醇及虎刺醛,白桦脂醇(betulin)。

性味甘涩;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胜湿;活血止痛。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60-12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叶:民间治湿热黄疸。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多鳞鳞毛蕨

    药材名称多鳞鳞毛蕨拼音Duō Lín Lín Máo Jué英文名Barbate Wood Fern别名芒齿鳞毛蕨 、髯毛鳞毛蕨出处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多鳞鳞毛蕨的根

  • 中华胡枝子

    药材名称中华胡枝子拼音Zhōnɡ Huá Hú Zhī Zǐ别名高脚硬梗太阳草、台湾胡枝子来源豆科中华胡枝子Lespedeza chinensis G. Don,以根入药。生境分部

  • 水朝阳草

    药材名称水朝阳草拼音Shuǐ Zhāo Yánɡ Cǎo别名金沸草出处《滇南本草》始载有水朝阳草,曰:"似鼓锤草包叶而生花,正朝阳生。"《植物名实图考》载:"水朝阳草生云南海边。独茎柔绿,叶如金凤花叶

  • 小金狗

    药材名称小金狗拼音Xiǎo Jīn Gǒu别名金丝矮陀陀、黄鼠狼、金毛狗、活血草、青蕨、金毛狮子草、石猪鬃、小爬岩姜出处本品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以金丝矮陀陀为名,云:“生云南山石间,茎叶皆如蕨,而

  • 榄仁树子

    药材名称榄仁树子拼音Lǎn Rén Shù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使君子科植物榄仁树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rminalia catappa L.采收和储藏:7-9月果熟后采收,晒干。原形态大乔

  • 红辣蓼

    《中药大辞典》:红辣蓼药材名称红辣蓼拼音Hónɡ Là Liǎo别名琼柳草(《贵州中医验方秘方》),蓼子草(《贵州民间方药集》),斑蕉草(《中国药植图鉴》),青蓼、蝙蝠草(《泉州本

  • 臭李子

    药材名称臭李子拼音Chòu Lǐ Zi别名老鸹眼、老乌眼。出处过去曾将《本经》所载鼠李考证为本品,然根据植物分布,《本经》等诸家本草所载鼠李并非本种,当为鼠李科植物冻绿 Rhamnus utilis

  • 牛嗓管

    药材名称牛嗓管拼音Niú Sǎnɡ Guǎn别名泡通、大泡通、饭包叶、伞把木、三叉木、隔子通、大通塔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白背鹅掌柴的根和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efflera hypole

  • 青荚叶茎髓

    药材名称青荚叶茎髓拼音Qīnɡ Jiá Yè Jīnɡ Suǐ英文名Helwingia japonica (Thunb.)Dietr,H.himalaica Hook.f .et Tho-ms.ex

  • 石南藤

    药材名称石南藤拼音Shí Nán Ténɡ别名爬岩香来源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巴岩香Piper wallichii (Miq.)Hand.-Mazz. var hupe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