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泄泻

经行泄泻

病证名。出《陈素庵妇科补解》。亦名经来泄泻。多因脾肾阳虚,当经行之时,胃肠之气血受阻,影响水谷精微运化及传导失职所致。脾虚者,症见经期大便泄泻精神疲倦,食减,或见浮肿腹胀等,治宜健脾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肾阳虚者,症见大便溏薄,五更泄泻,腰膝痰软,小便清长,治宜温肾扶阳,方用健固汤(《傅青主女科》:人参白术茯苓、薏苡米,巴戟)水煎送服四神丸

猜你喜欢

  • 疳湿疮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即疳湿。详该条。

  • 李中梓医案

    书名。明·李中梓撰。本书共收医案50多则,不分门类,不立标题,大多为内科杂病疑难治案。作者长于脉诊和辨证,处方灵活,案语明晰。初未刊行,后收入李延昰《脉诀汇辨》中。

  • 疮疡烦躁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指患疮疡时出现烦躁证者。①若烦躁发热口渴,脉数而实,由热毒内攻所致。宜清热解毒除烦,用内疏黄连汤、金银花散加连翘、山栀等。②若烦热作渴,面红目赤,脉大而虚,系血脱发躁。

  • 神秘陷脉散

    《疡科选粹》卷二方。黄芪、人参、当归(酒洗)、赤芍药、川芎、乳香、没药各五分,粉甘草、橘红、地骨皮、五加皮、忍冬叶各七分。水、酒各半煎,调乳香、没药服。功能托里消毒,行气破血。治痈疽初起。

  • 妊娠口舌生疮

    病证名。病因孕后血聚养胎,血热心火上炎所致。治宜清热、泻火。方用东垣凉膈散(方见妊娠咽喉痛条)。

  • 神仙外应膏

    《疡医大全》卷二十五方。川乌一斤。为末,入砂锅内,加醋慢火熬如酱色,先用升麻、皮硝、生姜煎水洗患处,然后敷此药。治湿痰流注。

  • 痘科方药集解

    参见痧痘集解条。

  • 绿菜

    见《中国药用海洋生物》。为石莼之别名,详该条。

  • 汗疹

    病名。见《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即痱疮。详该条。

  • 薏米

    见《药品化义》。即薏苡仁,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