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即经行头痛。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即妙香散,见该条。
即关刺。出《黄帝内经太素》,见该条。
书名。1卷。金·张元素撰。约成书于13世纪。本书主要根据《灵枢·经脉》所述各脏腑的本病、标病、证候和在治疗上所用的虚补、实泄等法则,对所使用的药物作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如肺病实证用泻法,泻法又分各种情况
①病因之一。即热邪。详该条。②证候之一。指外邪引起的发热。
经穴分类名。见《针灸甲乙经》。郄,是间隙的意思,经脉之气深聚之处的穴位称郄穴。十二经及阴蹻、阳蹻、阴维、阳维各有郄穴一个(见表),大多分布于四肢肘膝以下,临床多用于治疗急性病症。如胃痛取梁丘,吐血取孔
治法。用燥湿健脾的药物,加强脾的运化功能以治疗湿重困脾的方法。证见脘痞腹胀,饮食无味,恶心欲吐,口淡而粘,头昏身倦、大便溏薄,或四肢浮肿,小便少,舌苔白腻,脉濡等。常用苍术、厚朴、佩兰、藿香、白蔻仁、
病名。《喉科金钥》上卷:“痰火虚痨,咳损肺金而喉痛者。乃水竭于下,火浮于上。治主滋阴润燥。”相当于结核性咽炎、喉炎。
眼科病证。见《银海精微》。又名赤脉侵睛。多由心火上亢,三焦积热或心阴不足,肾水亏虚所致。症见赤脉呈多数细分枝状,自眦部发出,走传白睛,甚至延及黑睛。赤脉从大眦发出者,称大眦赤脉传睛;从小眦发出者,称小
病证名。指脾胃寒盛所致的泄泻。《伤寒捷诀·肠垢鹜溏》:“协寒利者,曰鹜溏,脐下必寒,宜理中、四逆汤主之。”参见寒泻、寒泄、鹜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