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铁筷子之别名,详该条。
内伤杂病辨证方法之一。根据气、血、痰(饮)、食的病证特征,分别进行辨证。气的病证多指机能活动的紊乱、不足或障碍,如气虚、气滞、气逆、气厥等;血的病证,多指血的生成不足或运行失常,如血虚、血瘀、出血和血
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名称。元、明的太医院都将医学分为十三科。元代十三科为:大方脉、杂医、小方脉、风、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明代十三科为: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地牯牛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竹林女科证治》:“经来腰腹痛而气滞血实者,宜服桃仁汤(当归、赤芍、生地、香附、丹皮、红花、延胡索、桃仁),形瘦有火加黄芩、黄连;形肥多痰加枳壳、苍术、半夏。亦有肝肾阴虚腰腹痛者,宜养肝肾,用
病证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凡腰痛病有五……二曰风痹,风寒着腰是以痛。”因风寒着腰所致的腰痛拘急,或连脊背,或引脚膝,或见寒热,腰间觉冷,得温痛减,脉浮而紧。治宜疏散
见《湖南药物志》。为兖州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还阳参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肾中元阴或元阳虚衰所致的头痛。《证治准绳·头痛》:“下虚者,肾虚也,故肾虚则头痛。”肾阴虚为主者,症见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治宜滋补肾阴为主,可用六味丸、大补元煎加减。肾阳虚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败酱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