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回气条。
古解剖部位名称。指骨节间相接之处,即关节。又称骨髎。
即透穴法。见该条。
病名。疽之发于膻中穴者。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膻中发疽、膻中发。多为脏腑不和,气郁所致。初起如粟,色紫坚硬,逐渐焮红肿痛,憎寒壮热。治宜急服仙方活命饮加苏叶、薄荷汗之;如烦躁作呕,唇焦渴饮,宜夺命丹
①五度之一。是古人测定正常成人全身骨骼的长短、阔窄、大小的一般数值,作为确定经脉长短的尺度及循经定穴的依据。详见骨度法条。②《灵枢》篇名。本篇介绍以全身各部位骨度分寸折量的方法,故名。叙述正常人的身长
同清金,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洋虫之别名,详该条。
见《重庆草药》。为辣椒茎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产后乍寒乍热。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茴香茎叶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