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小儿秋季感受湿邪而引起水泻。《幼科发挥》:“秋月得之,伤湿泻也。其证体重,所下溏粪,谓之濡泻,宜渗湿补脾、利小便,胃苓汤主之。或升麻除湿汤(升麻、柴胡、防风、神曲、泽泻、猪苓、苍术、陈皮、甘草
病名。见《坤元是宝》。即恶阻。详该条。
病证名。即瞳神缩小。详该条。
《素问》篇名。本篇主要是介绍五脏热病的针刺方法,故名。内容详细地论述五脏热病的症状、诊断和预后,并介绍治疗热病的五十九穴及脊椎诸穴。
【介绍】:见高若讷条。
病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踝关节脱臼。详脚盘出臼条。
出《本草图经》。为荠苨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张琦条。
病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睥生痰核。详该条。
即枕骨。又名后山骨。详后山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