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著作。简称《脉诀规正》。2卷。清·沈镜编撰。刊于1693年。本书据高阳生《脉诀》予以删订加注,前有内景真传图说、脏腑十二官、四时五脏平脉、邪脉图、背部五脏之腧图说等;下卷并将《濒湖脉学》、奇经八脉
是针刺面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面部和经络联系密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灵枢·五色》明确指出,在颜面,“五藏六府肢节三部也,各有部分”,并具体记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四方。凤仙花(去青蒂,研末)一捧,大葱自然汁、米醋各一茶盅,广胶(切米粒大,入葱汁内泡)三钱,人中白(微煅存性,研末)八钱。先将葱汁、米醋、广胶入锅内熬化,次入凤仙花末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六。多因跌打、压撞所致。可伤一骨或数骨,以第一和第五掌骨骨折为多见。伤处肿胀、疼痛、压之加剧,在折端有陷下或突起畸形,触摸时可有骨声,活动受限。治宜手法整复,夹缚固定。用药参见骨
【介绍】:唐代医家。撰有《广黄帝本行记》,已佚。
【介绍】:见孙橹条。
【介绍】:见马莳条。
经外奇穴名。《医经小学》:“五虎四穴次指背,二节尖上七壮宜。”所述位置不详。《奇效良方》定在手指食指及无名指第二节骨尖。即在食指、无名指背侧,当第二、三节骨关节横纹之中点处,握拳取穴。而《类经图翼》则
指正常的、具有生气的火,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阳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少火生气。”
医论著作。2卷。原题清·叶桂选定。本书选集历代医家论病、论脉、论治著作70余篇,大多简明。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