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心法》卷二方。栝蒌仁一两,半夏二钱,贝母三钱。为末,蒸饼为丸,麻子大,每服一百丸,姜汤送下。治郁痰。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二十。即乳癖,见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盘龙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罗裙带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七。即代指。见该条。
证名。又称肌肤不仁。指肌肤麻木,不知痛痒的症象。多由邪入于肌肤,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诸病源候论·风不仁候》:“其状,搔之皮肤如隔衣是也,诊其寸口脉缓,则皮肤不仁。”可见于中风后遗症、痹证等疾患。
见古愚山房方书三种条。
见订正金匮要略注条。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即蛇节疔。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指伤寒六经病的传变,病邪从一经传入另一经的证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伤寒论大全·辨张仲景伤寒论》:“盖风寒之初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