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谷疸

谷疸

五疸之一。《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可伴见食难用饱,小便不利,脉沉等。《圣济总录》卷六十:“失饥饱甚,则胃中满塞,谷气未化,虚热熏蒸,遂为谷疸。其证心下懊闷,头眩心忪怫郁发烦,小便不利,身黄如橘是也。”治宜清热、化湿消导等法,如谷疸丸加味枳术汤等方。参见胃黄条。即胃疸。见《杂病源流犀烛·诸疸源流》。详该条。

猜你喜欢

  • 目黯黑

    证名。多由内有瘀血或痰饮所致。两眼周围目胞呈黯黑色。《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又李中梓《诊家正眼》卷一:“目胞黑者,痰也。眼黑行走呻吟者,骨节痰痛,痰

  • 咳喘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即咳嗽兼气喘之症。又名咳逆上气。参见肩息咳、咳逆上气条。

  • 积冷胃脘痛

    证名。指冷饮内伤,阴寒凝积所致的胃脘痛。《症因脉治》卷一:“二便清利,手足逆冷,口吐涎沫,得寒饮则甚,此积冷症也。”可用豆蔻丸。《类证治裁·胃脘痛》:“积寒致痛,绵绵不绝,无增无减,当辛热通阳,术附汤

  • 阳明经证

    证名。即阳明经病。见《医学心悟》。详阳明经病条。

  • 柔痓

    病名。①指肺热传肾所致骨强筋柔,肢体举动无力的疾患。《素问·气厥论》:“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痓。”王冰注:“柔,谓筋柔而无力。痓,谓骨痓而不随。气骨皆热,髓不内充,故骨痓强而不举,筋柔缓而无力也。”②即

  • 三阴痉

    指太阴痉、少阴痉、厥阴痉。《张氏医通·诸风门》:“足三阴痉,俱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项强脉沉。”治法用附子散,多汗去川芎、独活加黄芪、当归。详太阴痉、少阴痉、厥阴痉条。

  • 肉矮陀陀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水苋菜之别名,详该条。

  • 反阳

    运气术语。指水运不及之年,火不畏水,火反用事。《素问·五常政大论》:“涸流之纪,是谓反阳。”张景岳注:“涸流之纪,水不及也。凡丙辛皆属水运,而辛以阴柔,乃为不及,故于六辛阴水之年,阳反用事,是谓反阳。

  • 岩红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红孩儿之别名,详该条。

  • 气积

    病证名。九积之一。指气机郁滞成积者。《儒门事亲》卷三:“气积,噫气痞塞,木香、槟榔之类,甚则枳壳、牵牛。”《金匮翼·积聚统论》:“气积,气滞成积也,凡忧思郁怒,久不得解者,多成此疾。故王宇泰云:治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