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足阳明

猜你喜欢

  • 下合穴

    指六腑在下肢部的合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合于三里(足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委中),胆合入于阳陵泉。”根据“合治

  • 劳汗

    证名。出《素问·生气通天论》。指稍劳即出汗。多因脾虚气弱,以致稍劳即汗出淋漓。治宜补中益气汤加减。

  • 温者清之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温次于热,清次于寒。即偏于温热的病证,应用清凉的方药治疗。

  • 呕青蓝水

    证名。呕吐青蓝色水液。多因肝郁化火所致。《医贯·噎膈论》:“又有一种肝火之证,亦呕而不入,但所呕者酸水,或苦水,或青蓝水,惟大小便不秘,亦能作心痛,此是火郁木郁之证。”宜用吴茱萸、黄连浓煎,继服逍遥散

  • 侧卧位

    针灸体位名。见卧位条。

  • 目瞀

    证名。见《医宗必读》卷六。即目昏。详该条。

  • 肠遶

    遶,音义同绕。出《针灸集成》。即肠绕,见该条。

  • 循经性疼痛

    见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条。

  • 穴位注射疗法

    即水针疗法,见该条。

  • 向阳花根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向日葵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