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出《刺疔捷法》。位于额曲(头维)直上1.5寸处。主治头面疔》疮、偏头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灵枢经》篇名。血络,指郁血的络脉。本篇主要论述奇邪客于血络,在刺络泻血所出现的昏仆、出血不止、局部血肿、面色苍白、心胸烦闷,滞针等意外情况。说明导致这些情况原因,以及指出怎样观察血络进行泻血,掌握刺
病证名。指因多劳过欲,真阴亏损,阳浮引阴血从上窍而出的衄血。《景岳全书·杂证谟》:“衄血有格阳证者,以阴亏于下,而阳浮于上,但察其六脉细微,全无热证,或脉且浮虚豁大,上热下寒,而血衄不止,皆其证也。治
证名。为患者自觉目视有各种异常所见者。出《灵枢·癫狂》。①指眼外观正常,而自视有各种异常改变者,为多种眼疾常见的自觉症状之一。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目亦无外症,然无中生有,如游丝、结发、飞蝇
指未时。《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日昳慧。”参见十二时条。
病证名。多因早婚,分娩过多,损伤肾气,以致肾阳不足,寒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症见带下量多,淋沥不断,清稀如水,面色晦暗,腰痛如折,小腹觉凉,大便稀薄,尿液清长。治宜温阳补肾。方用内补丸。如日久不止,势有
自我推拿方法名。①即击探天鼓。《河间六书》:“双手闭耳如鼓音,是谓鸣天鼓也。由脉气流行而闭之于耳,气不得泄,冲鼓耳中,故闻之也。”②即叩齿。《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养性书》曰:……叩中央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亦称妊娠小便淋痛。指妊娠期小便淋漓疼痛。孕妇因阴虚、实热、湿热、气虚等原因,致使膀胱气化不行,出现小便频数,点滴而下,淋漓疼痛的病症。阴虚者,为阴亏肾水不足,脬为火灼,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痤疮。为皮脂腺过度分泌所致皮肤慢性炎症。因其生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故名粉刺。又名酒刺或肺风粉刺。多由肺胃蕴热,上熏颜面,血热郁滞;或过食膏粱厚味,肠胃湿热,日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