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通隔。即噎膈。出《素问·大奇论》。详噎膈条。
见舒卡·年姆尼多吉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蒲葵之别名,详该条。
症名。出《灵枢·口问》。系指自咬其颊。详见啮舌条。
见《症因脉治》卷四。即生脉散,见该条。
宋代福利设施。据载系专为收葬无依无靠的尸骨而设。
指外侧缘。《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
解剖名。见《银海精微》。又名黑眼、黑珠、黑仁、乌珠、乌轮、乌睛、神珠、青睛。位于眼珠前端正中央,形圆,无色透明。因透见其后内黄仁之黑褐色而得名。凡病变常易失却其透明而致视力障碍。黑睛边缘紧接白睛,二者
见《新华本草纲要》。为马缨花之别名,详该条。
指阳气不足出现阴寒的病机。阳气不足则不能温养脏腑,致使脏腑的活动和代谢功能相应减弱,出现恶寒肢冷、神疲乏力、口淡不渴、面白舌淡、尿清便溏、脉沉迟或细弱等虚寒症状。《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