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龙树眼论条。
书名。6卷。明·程(原仲)撰于1621年。前附论原脉、审证、聆音、辨味等医论8篇,后附验方1卷。医案以内科为主,兼及妇科、儿科。叙案较详,辨证明晰,病因、病理分析颇有见地。治法除内服汤药外,间有用针灸
见《南方草木状》。为使君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三十四。即红丝疔,见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佛甲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拾遗》。即轻粉,详该条。
出《岭南采药录》。为樟柳头之别名,详该条。
秦代主管医药的官员。杜祐《通典》:“秦有太医令丞主医药。”
经外奇穴名。见《备急千金要方》。亦称内、外踝尖。其位置,《备急灸法》载,在“足两踝尖”。在内者称内踝尖(亦名吕细、踝尖),在外者称外踝尖。主治小儿不语,霍乱转筋,牙痛,扁桃体炎等。艾炷灸5~7壮;或艾
推拿穴位名。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位于小腿前方。与承山穴相对。治急惊。《厘正按摩要术·立法、掐法》:“前承山,在足三里下,与后承山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