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金星草

金星草

《中药大辞典》:金星草

药材名称金星草

拼音Jīn Xīnɡ Cǎo

别名金钏草(《本草图经》),大金星凤尾(《履巉岩本草》),凤尾草(《纲目》)。

出处《嘉佑本草》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大果假密网蕨全草

原形态植株高15~45厘米。根状茎组长,横走,密生披针形鳞片。叶远生;柄长5~20厘米,禾秆色;叶片近革质,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10~25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楔形,边缘软骨质,多少波状,无缺刻。侧脉两面明显。孢子囊群大,圆形,靠近主脉。

生境分部生于阴湿山谷中石上或树干上。分布我国西南部及广西、安徽、西藏等地。

性味①《嘉佑本草》:"苦,寒,无毒。"

②《本草图经》:"味微酸,性至冷。"

归经《本草再新》:"入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治痈疡,肿毒,瘰疬,恶疮,暴赤火眼,淋病,肠风。

①《嘉佑本草》:"主痈疽疮毒,大解硫黄毒,发背,痈肿,结核,用叶和根酒煎服之;又可作末冷水服及涂发背疮肿上。根碎之浸油涂头,生毛发。"

②《本草蒙筌》:"解毒消肿,专理外科。初起恶疮,未溃阳毒,治颈瘰疬,发背痈疽。"

③《纲目》:"解热,通五淋,凉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①《本草图经》:"服后下利,须补,治乃平复,若年不可辄服。"

②《纲目》:"忧郁气血凝滞而发毒者,非所宜也。"

复方①治五毒发背:金星草和根,洗净,慢火焙干,秤四两,入甘草一钱,捣末,分作四服,每服用酒一升已来,煎三、二沸后,更以冷酒三、二升相和,入瓶器内封。却时时饮服。忌生冷油肥毒物。(《经验方》)

②治脚膝烂疮:金星草背上星,刮下敷之即干。(《濒湖集简方》)

③治肠风:金星草、陈干姜各三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新汲水调下。(《续本事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金星草

药材名称金星草

拼音Jīn Xīnɡ Cǎo

英文名Griffith Phymatopsis

别名金钏草、大金星凤尾、凤尾草石韦、牛舌蕨

出处出自《嘉佑本草》。

1.《嘉佑本草》:金星草西南州郡多有之,而以戎州者上。喜生阴中石上净处及竹箐中不见日处,或大木下,或古屋上。此草惟单生一叶,色青,长一、二尺,至冬大寒,叶背生黄星点子,两行相对如金色,因得金星之名。其根盘屈如竹根而细,折之有筋如猪、马鬃,凌冬不雕,无花实。

2.《本草纲目》:金星草,即石韦之有金星者。

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大果假瘤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matopsis griffithiana (Hook.)J. Smith[Polypidium griffithianum Hook.]

采收和储藏:全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15-45cm。根茎细长,横生,密被基部卵形上部呈长钻形鳞片。叶远生;叶柄长6-20cm,禾秆色;叶片近革质,长披针形,长8-25cm,宽.5-4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骨质波状;羽状脉,两面均明显。孢子囊群大,圆形,沿中脉两侧各成1行,着生于侧脉之间靠近中脉。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1300-3200m的山坡树干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湖南、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15-45cm。根茎细长,密生鳞片,卷缩成条,湿润展开呈长钻形,先端长尖,叶柄长5-20cm,禾秆色,叶片近革质,长10-25cm,宽2.5-4cm,披针形或矩圆披针形,尖头或渐尖头,基部宽楔形或圆楔形,边缘软骨质,波状,无缺刻,叶脉两面明显。孢子囊群大,圆形,靠近主脉。气微,味微酸、苦。

性味苦;寒;无毒

归经心;大肠;小肠;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主痈疡;肿毒;瘰疬;恶疮;暴赤火眼;肺热咳嗽;淋证;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汁洗;或捣敷。

注意老年及中寒泄泻者慎服。

各家论述1.《嘉佑本草》:主痈疽疮毒,大解硫黄毒,发背,痈肿,结核,用叶用根酒煎服之;又可作末冷水服及涂发背疮肿上。根碎之浸油涂头,生毛发。

2.《本草蒙筌》:解毒消肿,专理外科。初起恶疮,未溃阳毒,治颈瘰疬,发背痈疽。

3.《本草纲目》:解热,通五淋,凉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蚍子草

    药材名称蚍子草拼音Pí Zǐ Cǎo别名四川山蚂蝗、红土子草、路边青来源豆科蚍子草Desmodium szechuanense (Craib) A. K. Schindl.,以根皮入药。生境

  • 寒莓叶

    药材名称寒莓叶拼音Hán Méi Yè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寒莓的叶或全草。原形态寒莓(《本草会编》),又名:肺形草、水漂沙、寒刺泡、山火莓、大号刺波。常绿

  • 浆果苋

    药材名称浆果苋别名九层风、地灵苋来源藜科浆果苋Deeringia amaranthoides (Lam.) Merr.,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性味淡,平。功能主治祛风利湿。

  • 草果

    《中国药典》:草果药材名称草果拼音Cǎo Guǒ英文名FRUCTUS TSAOKO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 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

  • 臭黄荆子

    药材名称臭黄荆子拼音Chòu Huánɡ Jīnɡ Zǐ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果实。原形态臭黄荆,又名:斑鹊子、斑鸠站。灌木,高约4米。小枝圆柱形,灰褐色,嫩

  • 滇藏方枝柏

    药材名称滇藏方枝柏拼音Diān Cánɡ Fānɡ Zhī Bǎi来源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滇藏方枝柏的球果。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bina wallichiana(Hook.f.et Thoms.)

  • 厚叶素馨

    药材名称厚叶素馨拼音Hòu Yè Sù Xīn别名鲫鱼胆、樟叶茉莉、青竹藤、胆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厚叶素馨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asminum pentaneurum Hand.-Ma

  • 华中瘤足蕨

    药材名称华中瘤足蕨拼音Huá Zhōnɡ Liú Zú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瘤足蕨科植物华中瘤足蕨的根茎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agiogyria euphlebia Mett.采收和储藏:

  • 竹头草

    药材名称竹头草拼音Zhú Tóu Cǎo英文名herb of Palmgrass别名芩草、箬叶莩、棕茅、棕叶草、涩船草、皱茅出处始载于《李衍竹谱、植物名实图考》。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竹头草的全草

  • 落花生枝叶

    《中药大辞典》:落花生枝叶药材名称落花生枝叶拼音Luò Huā Shēnɡ Zhī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落花生的枝叶。化学成分花生的地上部分含有多种挥发性成分,已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