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颅囟经条。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又名多骨疽,即附骨疽。见该条。
病证名。见《幼科释谜》。小儿血脉壅实,脏腑蓄热,颊赤口渴,五心烦热,睡不安,惊搐,宜四顺清凉饮。泄泻不止,加煨木香;小便不通,加灯心,木通。
即接经行气法。见该条。
【生卒】:1736~?【介绍】:清针灸家。字善述。河南长葛人。少学针6年未尝稍懈,然不敢轻试于人。公元1786年以针刺疟大有效而始自信。因见针灸专书多古奥难窥,撰《针灸易学》(1789)2卷,前论古人
口角两侧大纹处。《灵枢·五色》:“巨分者股里也。”张景岳注:“巨分者,口旁大纹处也。”即认为巨分的异常可以反映大腿内侧的病证。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丹毒之一。系丹毒发于足趺者,色赤。治宜以枣根煮汁洗之,或以五加叶、根烧灰,研细末调水如糊状敷之。
骨名。又名玉梁骨。详该条。
见《白喉忌表抉微》。系治疗白喉中比较重的药,称为“猛将”云:“非急重之症,以及误服禁忌之药,渐见败象者,不可轻用。”其中又分为上层镇药、次层润药、中层消药及下层导药四者。详药将条及各该条。
病名。指每逢行经期或经后出现头目眩晕,视物昏花的病症。多因血虚,肝肾阴虚,痰湿所致。若素体血虚,或精血化源不足,经行时其血更虚,血虚不能上荣于脑,症见经期或经后头晕如旋,面色白,心悸少寐,经行量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