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病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等篇。古代用以泛指多种外科疾患。后世将外科分为疮疡与杂证两大类。疮疡是指体表上的肿疡、溃疡、痈、疽、疔疮、疖肿、流注、流痰、瘰疬及皮肤病等的总称。多由毒邪内侵,邪热灼血
针刺术语。指保持针刺得气状态,不使消失。《素问·宝命全形论》:“经气已至,慎守勿失。”
证名。出《素问·藏气法时论》。又称腹鸣。《张氏医通·大小府门》:“《内经》肠鸣有五。一曰脾虚。经云,脾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枳实理中汤加木香。二曰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六君子汤加木香。三曰邪在大
见《江西省防治慢性气管炎资料汇编》。为钻石风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六。①《医林绳墨·霍乱》:“若吐利并行而腹中绞痛,坐卧不安,甚则转筋,名之曰湿霍乱也。”多因饮食生冷,或感受寒、湿、暑邪所致。本病较干霍乱之欲吐泻而不得者有别。亦有以干霍乱较湿霍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搜山虎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三十六荡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5卷。清·唐千顷撰。刊于1762年。卷1种子,卷2胎前,卷3临盆,卷4产后,卷5保婴。书中论胎产、儿科常见疾病及护理事项,内容较简要。此书流传较广,另有增订或改编本,如《增广大生要旨》、《三科大
见《云南中草药》。为小龙胆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邪气内结,胸腹胀满疼痛,手不可近者。多因太阳病、太少并病误下,表热内陷或实邪传里,与胸中水饮互结而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脉浮而动数,……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