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妊娠泄泻。详该条。
书名。1卷。清·尤乘撰。刊于1667年。内容有:喉症总论、咽喉门(7病)、口牙舌颈面腮门(19病)、喉症治法及制药、用药法、喉症验方等。文字简明,切于实用。解放后出版排印本(与《咽喉脉证通论》合刊)。
出《本草图经》。为闹羊花之别名,详该条。
针刺和艾灸的合称。《素问·疏五过论》:“刺灸砭石毒药所主。”
《灵枢》传本之一,详灵枢经条。
《张氏医通》卷十六方。当归身、白芍药、川芎、茯苓、半夏、橘皮、鳖甲、乌梅、姜、枣(一方有青皮)。水煎服。治劳疟久不止,或暂止复来。若寒多,加草果;热多,加柴胡;胃虚食少,加人参、白术;汗多,加黄芪、甘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即金边兔耳,详该条。
二十四节气之一。《通纬·孝经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凉爽。
病证名。见秦伯未《中医临症备要》。即物偶入睛证。详该条。
见黄帝虾蟆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