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鸡肾草

鸡肾草

《中药大辞典》:鸡肾草

药材名称鸡肾草

拼音Jī Shèn Cǎo

别名鸡肾子、腰子草、双仁、肾经草(《荆州中草药》)。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兰科植物鸡肾草全草。8~9月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块茎长椭圆形,肉质,白色,常2个,大小不等,具稀须根。茎直立。单叶互生,5~7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有叶鞘抱茎,上面深绿色,下面谈绿色。穗状花序顶生。花小而密,外面3片淡黄绿色,内面3片白色。

生境分部生于林区向阳山坡。分布湖北、西藏等地。

性味甘,温。

①《西藏常用中草药》:"甘淡,平。"

②《荆州中草药》:"甘。温。"

功能主治①《西藏常用中草药》:"补肾壮阳。治阳萎,疝气。"

②《荆州中草药》:"治小儿遗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鸡肾草

药材名称鸡肾草

拼音Jī Shèn Cǎo

英文名all-grass of Redclawed Habenaria

出处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狭瓣玉凤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abenaria stenopetala Lindl.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狭瓣玉凤花,多年生草本,高40-90cm。块茎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5cm,肉质白色,具稀须根。茎直立。单叶互生,5-7片;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9-15cm,宽3-5.5cm,先端渐尖,基部有叶鞘抱茎。总状花序长达20cm,花小而密集;花苞片披针形,较尖呈芒状,常长于花;花小;萼片先端开展,舟状,先端骤狭成芒状尖尾,尾弯曲;花瓣线形,小裂片狭镰刀状;唇瓣近基部3裂,侧裂片钻状,中裂片舌状;距圆筒状,下垂,与子房等长;柱头突起2,长圆状棒形,子房圆柱状纺缍形,扭曲,连花梗长约1c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50-1750m的山坡阔叶林缘草丛中或次生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藏。

性味甘;淡;性平

归经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补肾壮阳。主阳萎;疝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各家论述1.《西藏常用中草药》:补肾壮阳。治阳萎,疝气。

2.《荆州中草药》:治小儿遗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地胆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胆药材名称地胆拼音Dì Dǎn别名圆胸地胆来源昆虫纲鞘翅目芫菁科圆胸地胆芫菁Meloe corvinus Marseul,以全虫入药。生境分部东北。性味辛,热;有大毒。

  • 二色补血草

    《中药大辞典》:二色补血草药材名称二色补血草拼音èr Sè Bǔ Xuè Cǎo别名燎眉蒿(《甘肃中草药手册》),补血草、扫帚草、匙叶草、血见愁(《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

  • 舒筋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舒筋草药材名称舒筋草拼音Shū Jīn Cǎo别名伸筋草、石子藤、无病草、灯笼草、千金藤来源蕨类石松科石松属植物石子藤石松Lycopodium casuarinoides Spri

  • 南牡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南牡蒿药材名称南牡蒿别名牡蒿来源菊科艾属植物南牡蒿Artemisia eriopoda Bunge,以全草及根入药。夏季采收全草,切段,鲜用或晒干;秋季挖根,洗净晒干。性味苦、微甘

  • 金纽子

    药材名称金纽子拼音Jīn Niǔ Zǐ别名护心草(《广西民间常用草药》)。出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莎草科植物三头水蜈蚣的全草。春、夏采取。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8~30厘米。根茎短。茎丛生,细弱,

  • 蝮蛇骨

    《中药大辞典》:蝮蛇骨药材名称蝮蛇骨拼音Fù Shé Gǔ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骨骼。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赤痢,取骨烧为黑末,饮下三钱匕。"

  • 鹰骨

    《中药大辞典》:鹰骨药材名称鹰骨拼音Yīnɡ Gǔ别名鹞婆骨(《陆川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鹰科动物苍鹰的骨胳。原形态苍鹰(魏澹《文集》),又名:黄鹰(魏澹《文集》),鷞鸠(《尔雅翼》),角鹰(《

  • 柳白皮

    《中药大辞典》:柳白皮药材名称柳白皮拼音Liǔ Bái Pí出处《证类本草》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树枝或根部的韧皮。全年可采。除去栓皮及木质部,取韧皮用。化学成分含水杨甙及3.10

  • 珍珠草

    《中药大辞典》:珍珠草药材名称珍珠草拼音Zhēn Zhū Cǎo别名日开夜闭、十字珍珠草(《生草药性备要》),阴阳草、假油柑(《临证指南》),真珠苹(《纲目拾遗》),鲫鱼草、胡羞羞(《广州植物志》),

  • 鸡子壳

    《中药大辞典》:鸡子壳药材名称鸡子壳拼音Jī Zǐ Ké别名鸡卵壳(《医学入门》),混沌池、凤凰蜕(《纲目》),混沌皮(《医林纂要》),鸡子蜕(《中国医学大辞典》)。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