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又名猴疳。新生儿臀部发红,重者蔓延全身,甚则皮肤发红,随即大片皮肤脱落。《保婴易知录》:“猴疳者,状如圆癣色红,从臀而起,渐及遍身,四周皮脱,中露赤肉,若猴之状,乃胎中毒邪,蓄于肾脏所发。”内
综合性医书。简称《医学广笔记》。4卷。明·缪希雍撰。初名《先醒斋笔记》,乃丁元荐取缪氏所搜集临症所用诸方刊行于世,后经缪氏本人增订改用今名。前三卷介绍作者临床心得及其验案、效方,并能从中总结一些病症的
周代医疗工作者的一种职称。参见医师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凉粉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即阴蚀。详该条。
病名。见《中国外科学大纲》卷下。即鹤膝风。详该条。
①五不男之一。指男子阳萎而影响生育者。参五不男条。②指虚劳证。以虚劳血气虚衰,心常恐怯,故俗有怯证之称。
见《药材学》。即蜂毒,详该条。
即砭石。《素问·汤液醪醴论》:“镵石、针艾治其外也。”
眼科病证。见秦伯未《中医临床备要》。即状如鱼胞。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