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南粤马兜铃

南粤马兜铃

药材名称南粤马兜铃

拼音Nán Yuè Mǎ Dōu Línɡ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南粤马兜铃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 howii Merr. etChun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挖,去须根、杂质,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南粤马兜铃 木质藤本。块根长圆形或卵形,常数个相连。小枝平滑或稍具纵棱,嫩时密被棕色长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2cm,密被棕色长柔毛。叶片革质,阔长圆状倒披针形、线形或长圆形,长7-20cm,宽度常因形状不同而变异较大,通常上部宽5-10cm,向下渐狭,最下部宽仅1-2cm,有时上部与下部近等宽,宽2-6cm,先端短尖至渐尖,基部狭心形,边全缘或上部每边有1-3个微波状圆裂齿,或有时仅一边有齿,另一边全缘,下面密被微柔毛,沿叶脉被倒生长柔毛。花单生或2朵聚生,有时排成总状花序,生于叶腋或老茎上;花梗纤细,长3-4cm,疏被长柔毛;小苞片着生于花梗近基部,钻形;花初呈粉红色,以后暗褐色,花被管中部急剧弯曲,下部长2-3cm,直径3-5mm,弯曲处至檐部与下部近等长但稍狭,常有1/3与下部贴生,具纵脉纹,外面被棕色长柔毛,内面近基部密被细柔毛;檐部扩展呈盘状,正圆形,直径1.5-3cm,边缘浅3裂,裂片平展,阔卵形,近等大;花药长圆形,长达3mm,成对贴生于合蕊柱上;子房圆柱形,长约lcm,6棱;合蕊柱先端3裂,裂片先端尖,边缘向下延伸,具乳头状突起。蒴果长圆状,长约4cm,成熟时6瓣开裂。花期5-9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干燥的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气管炎;小儿肺炎;细菌性痢疾及乳腺炎;阑尾炎;皮肤化脓性感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大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大黄药材名称小大黄别名矮大黄来源蓼科小大黄Rheum pumilum Maxim.,以根入药。生境分部青海。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泻肠胃积滞,实热,下瘀血,消痈肿。主治食积停滞,脘

  • 维特他

    药材名称维特他拼音Wéi Tè Tā英文名Herb of Elongated Screwtree别名野芝麻、野芝麻棵、山芝麻。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长叶山芝麻的全株。拉丁植物

  • 园金柑

    药材名称园金柑别名甘桔、山桔子、金桔、月桔来源芸香科园金柑Fortunella japonica (Thunb.) Swingle,以根、果实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安徽、江西。化学成分果皮含金橘甙(fo

  • 鷩雉

    药材名称鷩雉拼音Bì Zhì别名赤鷩(《山海经》),鵕鸃(《汉书》),采鸡(《逸周书》),锦鸡(《禽经》),金鸡(《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雉科动物红腹锦鸡的肉。原形态体长

  • 黄花岩松

    药材名称黄花岩松别名玉蝴蝶来源景天科景天属植物黄花岩松Sedum leucocarpum Franch.,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晒干或鲜用。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清热消炎。用于肝炎;外用治中耳炎,烧烫伤。

  • 豆黄

    《中药大辞典》:豆黄药材名称豆黄拼音Dòu Huánɡ别名大豆黄(《干金方》)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皮黑色的种子(黑大豆)蒸罨加工而成。制法《纲目》:"用

  • 蓝圆鲹

    药材名称蓝圆鲹拼音Lán Yuán Shēn别名池鱼、棍子、黄尾来源药材基源:为鲹科动物蓝圆鲹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capterus maruadsi(Temminck et Schlegel

  • 大瓦韦膜叶星蕨

    药材名称大瓦韦膜叶星蕨拼音Dà Wǎ Wéi Mó Yè Xīnɡ Jué别名大风草、爬山姜、断骨粘、宝剑草、光石韦、大石韦、岩姜七、鸡足莲、大叶包针出处本品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石草类,以“大风草”

  • 白花苋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花苋药材名称白花苋别名烂脚蒿、白牛膝、土牛膝、怀牛膝来源藜科白花苋Aerva sanguinolenta (L.) Blume,以根、花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广西。性味微辛,平。功

  • 盐麸根白皮

    药材名称盐麸根白皮拼音Yán Fū Gēn Bái Pí别名盐肤木根皮(《陕西中草药》)。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已去掉栓皮的根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