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山小橘

山小橘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小橘

药材名称山小橘

拼音Shān Xiǎo Jú

别名山柑橘、野沙柑、酒饼木[广东]

来源芸香科山小橘属植物山小橘Glycosmis citrifolia (Willd.)Lindl.,以根、叶果实入药。夏季采叶,鲜用或阴干。根全年可挖,洗净切片,晒干或阴干。深秋摘果,用开水烫过再晒干。

原形态直立灌木,高约4米。幼枝及芽被锈色毛。叶互生,有柄;单叶及羽状复叶杂见,小叶3,少为2,对生或互生,小叶片窄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3~6厘米,先端钝或急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有透明腺点。夏、秋开白色小花,组成腋生小形密花圆锥花序,花序轴薄被锈色小毛,花近无梗,花5数,萼极小,长不及1毫米,花瓣卵状矩圆形,长约3毫米,雄蕊10个,花盘肥厚。小浆果肉质,近球形,常略偏斜,直径约7毫米,淡红色或较深,略通明。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灌丛、丘陵及村边。分布于广西、广东等省区。

性味辛、甘,平。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理气消积,散瘀消肿。用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积腹痛,疝痛;外用治跌打淤血肿痛。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备注同属植物酒饼叶Glycosmis pentaphylla的花蕾和嫩叶含山小橘甙(glycosmin,C22H26O10),水解生成水杨醇(salicylalcohol),3,4-二甲氧基苯甲酸及一分子葡萄糖。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山小橘

药材名称山小橘

拼音Shān Xiǎo Jú

别名野沙柑、饭汤木、酒饼木(《广西药植名录》),山油甘、山橘(《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出处《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来源芸香科植物山小橘。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3米左右。嫩枝和芽常被褐锈色绒毛。叶有单叶和羽状复叶两种,单叶生于短柄上,羽状复叶具2~3片小叶;小叶长圆形,长6~18厘米,宽2.5~5厘米,有透明油点,全缘。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轴被褐锈色短柔毛;花白色或淡黄色;萼5,长不及1毫米;花瓣5,长约3毫米;雄蕊10,等长,着生于花盘周围;子房有腺状小窝点。浆果球形,径约1厘米,熟时橙红色,半透明。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部生于低丘陵的灌丛或疏林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根含黄酮甙、氨基酸。

性味①《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根:辛,温;叶:微甘,温。"

②《广西中草药》:"微辛苦,平。"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化痰,消积,散瘀。治感冒咳嗽,食积腹痛,疝气痛。跌打瘀肿,冻疮。

①《广西药植名录》:"消肿,止血,散血,行气,消积。"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祛风发表,行气止咳。治感冒咳嗽,小肠疝气痛,冻疮。"

③《广西中草药》:"祛痰,散瘀,消积。治食积腹痛,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8钱。外用:煎水洗;鲜叶捣敷。

注意《广西中草药》:"孕妇忌服。"

复方治跌打肿痛:山小橘鲜叶,捣烂酒调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山小橘

药材名称山小橘

拼音Shān Xiǎo Jú

英文名Root of Citrusleaf Glycosmis

别名野沙柑、饭汤木、酒饼木、山油甘、山橘

出处出自《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山小橘的根和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cosmis citrifolia (Willd.)Lindl.[Limonia citrifolia Willd.;G.parviflora (Sims)Little]

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叶鲜用。

原形态山小橘 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m。嫩枝常被褐锈色绒毛且呈压扁状。叶互生,有单叶和羽状复叶两种;单叶生于短柄上;奇数现状复叶具小叶3-5;小叶柄长1-4mm;小叶片纸质,长圆形,长6-18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急尖而钝头,基部狭楔形,缘或为不规则的微波状,两面无毛,上面绿色,下面较淡,具透明腺点,干后两面苍暗。圆锥花序胞生,稀顶生,长2-6cm,花序轴初时被褐色短柔毛;萼5裂,广卵形,外被毛;花瓣5,白色或淡黄色,椭圆形,长约3-4mm,光滑;雄蕊10,等长,药隔无腺体,但在先端为延长的凸尖;于房上位,扁圆形,花柱短,有细小腺点。浆果近球形,直径1-1.5cm,淡红色或朱红色,熟时半透明,味甜可食。花期6-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低丘陵的灌丛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叶片多皱缩,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4cm,宽3-6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灰绿色,微有光泽,下面浅黄绿色。叶脉稍隆起,两面有透明腺点;叶柄短。气微香,味苦、辛。

化学成分根和茎皮含山小橘碱(Glycofoline)。

性味苦;平

归经肺;胃;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化痰止咳;理气消积;散瘀消肿。主感冒咳嗽;食滞纳呆;食积腹痛;疝气痛;跌打肿痛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叶捣敷。

注意《广西中草药》: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1.《广西药植名录》:消肿,止血,散血,行气,消积。2.《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祛风发表,行气止咳。治感冒咳嗽,小肠疝气痛,冻疮。3.《广西中草药》:祛痰,散瘀,消积。治食积腹痛,跌打肿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可爱花

    药材名称可爱花拼音Kě ài Huā英文名all-grass of Veined Eranthemum别名对节菜、牛七出处始载于《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喜花单的根、叶。拉丁

  • 金粉蕨

    药材名称金粉蕨拼音Jīn Fěn Jué别名野鸡尾、小野鸡尾、柏香莲、小金花草、水金鸡尾、孔雀尾、土黄连、解毒蕨、日本乌蕨来源中国蕨科金粉蕨属植物金粉蕨Onychium japonicum

  • 鸡蛋七叶

    药材名称鸡蛋七叶拼音Jī Dàn Qí Yè英文名Panax zigniberensis C. Y. Wu et Feng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姜状三七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ax zin

  • 紫玉盘

    药材名称紫玉盘拼音Zǐ Yù Pán别名油椎、香蕉、酒饼子、牛刀树、牛菍子、牛头罗来源番荔枝科紫玉盘属植物紫玉盘Uvaria macrophylla Roxb. var. micr

  • 水茄冬果

    药材名称水茄冬果拼音Shuǐ Qié Dōnɡ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玉蕊科植物玉蕊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rringtoniaracemosa(L.)Spreng.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果

  • 蒺藜

    《中国药典》:蒺藜药材名称蒺藜拼音Jí Lí英文名FRUCTUS TRIBULI别名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来源本品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 的干

  • 马蔺花

    《中药大辞典》:马蔺花药材名称马蔺花拼音Mǎ Lìn Huā别名剧荔花(《吴普本草》),蠡草花(《本草图经》),马楝花(《水东日记》),潦叶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旱蒲花(《江苏药材志》

  • 胡萝卜

    《中药大辞典》:胡萝卜药材名称胡萝卜拼音Hú Luó Bo别名黄萝卜(《本草求原》),胡芦菔、红芦菔(《随息居饮食谱》),丁香萝卜(《现代实用中药》),金笋(《广州植物志》),红萝

  • 球衣藻

    药材名称球衣藻拼音Qiú Yī Zǎo来源药材基源:为衣藻科植物球衣藻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lamydomonas globosa Snow.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水生

  • 银紫丹参

    药材名称银紫丹参拼音Yín Zǐ Dān Shēn别名白背丹参、丹参、白元参、紫丹参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毛地黄鼠尾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digitaloides Diels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