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拘那花

拘那花

《中药大辞典》:拘那花

药材名称拘那花

拼音Jū Nà Huā

别名九芎(《台湾府志》),苞饭花(《植物名实图考》),九荆(《植物名汇》)。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千屈菜科植物拘那花

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8米;树皮白色。叶对生或近对生,上部的互生,矩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2~4厘米,全缘。圆锥花序顶生,花序轴被微柔毛;花白色,直径约1厘米;花萼半球形,外面具10~12条稍微凸起的纵肋,无毛,顶端5~6浅裂;花瓣5~6,近圆形,呈皱缩状,边缘有不规则的缺刻,基部具长爪;雄蕊多数,生于萼筒基部,通常外轮5枚较长;子房上位。蒴果近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4~5瓣裂,直径约7毫米。花期6~7月。

生境分部分布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

化学成分木材含水分10.29%、灰分1.11%、总氮0.149%、木质素29.91%、纤维素51.01%、戊聚糖16.80%。

叶含鞣质约15%(干重)和并没食子酸。

性味《植物名实图考》:"花,味淡微苦。"

功能主治①《植物名实图考》:"败毒,散瘀。"

②《中国药用植物纲要》:"根煎服治麻刺利亚(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拘那花

药材名称拘那花

拼音Jū Nà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Southern Crapemyrtle

别名九芎、苞饭花、马铃花、蚊仔花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拘那花,江西、湖南山冈多有之,花、叶、茎俱同紫薇,唯色淡红。丛生小科,高不过二、三尺,山中小儿取其花苞食之,味淡微苦,有清香,故名苞饭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千屈菜科植物拘那花的花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erstroemia subcostata Koehne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挖取根中,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药于夏季开花时,分期分批摘取,烘干。

原形态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4m。树皮薄,灰白色或茶褐色,无毛或稍生短硬毛。小枝近圆柱形或有明显的4线条。叶有短柄;叶片膜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稀卵形,长2-10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上面通常无毛或有时散生小柔毛,下面无毛或沿中脉生短柔毛,脉腋间有丝毛;中脉下面凹起,侧脉3-10对,先端连结。圆锥花序顶生,长5-15cm,具灰褐色柔毛,花小,密生,白色或玫瑰花;花萼有棱10-12朵,萼裂片直立,三角形,内面无毛;花瓣6,长2-6mm,皱缩,有爪;雄蕊15-30,约5-6枚较长,着生于萼片或花瓣上,花丝细长;子房无毛,5-6室。蒴果椭圆形,长6-8mm,3-6瓣裂。种子有翅。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缘、溪边湿润肥沃土壤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青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稍耐旱,不耐寒。气温在30℃左右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为主。春季于植株萌芽前,选二年生健壮枝条,截成20cm左右长、上端平下端斜的小段,按行株距30cm×cm斜插于苗床中。插后保持土壤湿润,1年后可定植,按行株距300cm×300cm开坑,每坑栽1株。

化学成分叶中含紫薇缩醛(lageracetal)和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1]。

性味味淡;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解毒;散瘀;栽疟。主痈疮肿毒;蛇咬伤;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败毒,散瘀。

2.《中国药用植物纲要》:根煎服治麻刺利亚(疟疾)。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杜鹃

    药材名称大杜鹃别名红杜鹃、爆杖杜鹃来源杜鹃花科大杜鹃Rhododendron spinuliferum Franch.,以根、叶、花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性味辛,温。有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

  • 灯蛾

    《中药大辞典》:灯蛾药材名称灯蛾拼音Dēnɡ é别名飞蛾、火花、慕光(崔豹《古今注》),扑灯蛾(《祝穆试效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灯蛾科昆虫灯蛾的全虫。秋季捕取。原形态体肥大,茶褐色,

  • 鹦哥花藤

    药材名称鹦哥花藤别名老鸦花藤来源豆科鹦哥花藤Mucuna wangiana Hu,以茎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涩,微温。功能主治舒筋活络。主治月经不调,小儿麻痹后遗症。用法用量3~5钱。摘录《全国中草

  • 臂形草

    药材名称臂形草拼音Bì Xínɡ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禾臂本科植物毛臂形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chiaria villosa(Lam.)A.Camus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

  • 石串莲

    药材名称石串莲拼音Shí Chuàn Lián英文名Bulbophyllum别名小绿芨、美网石豆兰、小果上叶、石链子、石寸连、小石斛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小绿石豆兰的假鳞

  • 石首鱼鲞

    《中药大辞典》:石首鱼鲞药材名称石首鱼鲞拼音Shí Shǒu Yú Xiǎnɡ别名白鲞(《尔雅翼》),鲞鱼(《纲目》)。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或小黄鱼的干制品。原

  • 黑老头

    药材名称黑老头拼音Hēi Lǎo Tóu别名大种黑骨头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马钱科植物狭叶蓬莱葛的根。性味性温,味苦,无毒。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健脾利湿。注意孕妇忌用。复方①治风湿骨痛:鲜

  • 黄皮

    药材名称黄皮拼音Huánɡ Pí别名救驾、臭条子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长圆叶梾木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wida oblonga (Wall.)Sojak[Cornus oblonga W

  • 大脖子药

    《中药大辞典》:大脖子药药材名称大脖子药拼音Dà Bó Zi Yào出处《贵州民间草药》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歪冠苦苣苔的根。秋季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40厘米左右。茎黑

  • 黄瓜霜

    药材名称黄瓜霜拼音Huánɡ Guā Shu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果皮和朱砂、芒硝混合制成的白色结晶性粉末。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mis satiuus L.采收和储藏:将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