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望月砂

望月砂

《全国中草药汇编》:望月砂

药材名称望月砂

拼音Wànɡ Yuè Shā

别名野兔粪

来源兔目兔科蒙古兔Lepus tolai Pallas;东北兔L. mandschuricus Radde;孙河兔(草兔)L. capensis L.;雪兔L. timidus L.,以粪便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华北。

功能主治明目去翳,解毒杀虫。主治目翳、痔疮、疳积等。

用法用量2~3钱。

复方痔疮:望月砂2钱,乳香5分,共研细末,空腹服,为一次量,日服2次。

目翳:望月砂研面,每次5分,日服3次。

备注野兔种类很多,其粪便均可入药,但家兔粪便不供药用。家兔粪表面光滑、破碎后不显草质,可资区别。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望月砂

药材名称望月砂

拼音Wànɡ Yuè Shā

别名兔蕈(《雷公炮炙论》),兔屎(《补缺肘后方》),玩月砂(《姚僧坦集验方》),明月砂(《圣惠方》),兔粪(《苏沈良方》)。

出处本经逢原

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古兔等野兔的干燥粪便。9~11月间,野草被割除后,即可见到兔粪,扫取之,拣净杂草、泥沙,晒干。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兔肉"条。

生境分部主产河北、安徽、湖北、江苏、浙江、广西、新疆、福建等地。

性状干燥品呈圆球形而略扁,长9~12毫米,直径6~9毫米。表面粗糙,有草质纤维,内外均呈浅棕色或灰黄色。质轻松易破碎,手搓之即碎成乱草状。鲜者有恶臭,干者无臭。味微苦而辛。以干燥、色黄、不碎、无泥沙杂质者为佳。

性味①《本草从新》:"辛,平。"

②《本草求真》:"辛,寒。"

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肝。"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明目,杀虫。治目暗生翳,疳疾,痔瘘。

①《本草蒙筌》:"疗痘生眼内成疮,痔发肠头下血。"

②《纲目》:"治目中浮翳,劳瘵五疳,疳疮痔瘘,杀虫解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烧灰调敷。

复方①治小儿痘疹,眼中生翳:兔粪、蝉蜕木通甘草。煎汤频服。(《摄生众妙方》)

②治翳膜:兔粪十四粒,雌雄槟榔各一枚。同磨,井花水调服。(《幼科准绳》)

③治痔疾下血疼痛不止:玩月砂不限多少,慢火熬令黄色,为末,每二钱入乳香半钱,空心温酒调下,日三、四服。(《姚僧坦集验方》)

④治卒得月蚀:取兔屎,纳虾蟇腹中,合烧为灰,末,以敷疮上。(《补缺肘后方》)

各家论述本草求真》:"兔屎能明目,以除目中浮翳,且痨瘵、五疳、痔漏、虫食、痘疮等症,服之皆治,亦由热结毒积而成,得此寒以解热,辛以散结,故能服之有功,若阴气上乘,目障不清,未可用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望月砂

药材名称望月砂

拼音Wànɡ Yuè Shā

英文名Hare Dung, Hare Deporis

别名兔蕈、兔屎、玩月砂、明月砂、兔粪

出处出自《本经逢原

来源药材基源:为兔科动物东北兔和华南兔等野兔的干燥粪便。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epus mandschuricus Radde2.Lepus sinensis Gray3.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us(Gmelin)4.Lepus tolai Pallas5.Lepus oiostolus Hodgson

采收和储藏:9-10月间,野草被割除后,即可见到兔粪,扫取之,拣净杂质、泥沙,晒干。

原形态1.东北兔,体形较大,长44-48cm,重1.5-2.5kg。耳较短,向前折不达鼻端。后足略长于前足。尾短。其毛较粗。头、背部冬毛为浅棕黑色,毛基为黑灰色。夏毛色更深。耳前部棕黑色,后部棕黄色,边缘白色,耳尖黑色。后背部及臀部有较长的黑毛,隐邮斑点。腹部为纯白色秘。四肢为浅棕黄色。属背部黑色,下部污白色。

2.华南兔,体形较小,体长34-44cm,重1-1.5kg。耳长6.5-8.2cm。尾短,不及后足长之半,长4-5.7cm。被毛短粗且硬。。头部、背部沙黄棕色或棕黑色。毛基淡黑灰色,绒毛毛端棕黄色。长形针毛的亚洲部有一显着的棕色环,毛尖黑色。耳前边缘毛较长,耳尖和后缘的毛较短。颈部有一黄色区域。下体赭黄或淡黄白色。足、尾背部与背色相似。

3.家兔,个体变异较大。一般头部、耳较野兔为短,后肢亦然。毛色亦有多种变化,通常以纯白色为多,耳尖无黑色。

4.蒙古兔,体形中等,长约45cm,尾长约9cm,体重在2kg以上。耳甚长,有窄的黑尖,向前折超过鼻端。尾连端毛略等于后足长。全身背部为沙黄色,杂有黑色。头部颜色较深,在鼻部两侧各有一圆形浅色毛圈。眼周围有白色窄环;耳内侧有稀疏的白毛。腹毛纯白色。臂部为沙灰色。颈下及四肢外侧均为浅棕黄色。尾背面中间为黑褐色,两边白色,尾腹面为纯白色。科毛长而蓬松,有细长的白色针毛伸出毛被之外。夏毛色略深,为淡棕色。

5.高原兔,体形较大,毛长而蓬松。耳长,向前折显着超过鼻端。全身背为暗灰色,毛细长面略带波纹。臂部全为灰色细毛,中央较深而两侧较浅。头部尤其是鼻部中央颜色较深,面颊及眼周色较淡。颈背呈浅灰棕色,颈腹为黄灰色。腹毛纯白色。前肢为极浅的棕黄色,后肢外侧棕色,足背白色。尾背方有一很窄的暗灰色区域,尾两侧为白色,并有灰色毛基。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栖息于海拔300-900m的针阔叶混交林、林下灌木与草本植物茂盛之处。一般无固定巢穴,产仔时才有固定住所,白天多居于灌木丛、杂草或树根旁,晚上出来活动觅食。吃树皮、嫩枝及草本植物等。

2.多栖息于山地丘陵的稀树灌丛、杂草丛、墓地或农田附近多利用现存洞穴居住,洞口比较光滑,附近有成堆粪便。昼夜均有活动。以青草、树苗和细嫩枝呀为食,尤喜青苗、豆苗和疏菜。

3.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

4.栖息于平原、荒草地、山坡灌丛、丘陵平原、农田和苗圃等地,并因季节不同,食物条件的改变而有所适移。常无固定的洞穴,白天常在较隐蔽的地方挖临时的卧穴。以青草、嫩枝、树皮、蔬菜及谷物、豆类等为食。

5.一般栖息于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及草原地区。无固定洞穴,白天常在草丛活动,吃植物性食料。

资源分布:1.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

2.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

3.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

4.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宁夏、甘肃等地。

5.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圆球形而略扁,长9-12mm,直径6-9mm。表面粗糙有草质纤维,内外均呈浅棕色或灰黄色。质累松,易破碎,手搓之即碎成乱草状。鲜时有恶臭,干燥后无臭。味微苦而辛。

化学成分华南兔粪便含尿素、尿酸、甾类、维生素A类物质。

炮制《一草亭目科》:“洗净,晒干。”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残留草屑及砂石,筛去灰屑。

性味味辛;性寒

归经肝;肺经

功能主治去翳明目;解毒杀虫。主目暗生翳;疳疾;痔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烧灰调敷。

注意孕妇慎服。

复方①治小儿痘疹,眼中生翳: 兔粪、蝉蜕木通甘草。煎汤频服。(《摄生众妙方》)②治翳膜: 兔粪十四粒,雌雄槟榔各一枚。同磨,井花水调服。(《幼科准绳》)③治痔疾下血疼痛不止:玩月砂不限多少,慢火熬令黄色,为末,每二钱人乳香半钱,空心温酒调下,日三、四服。(《姚僧坦集验方》)④治卒得月蚀: 取兔屎,纳虾蟇腹中,合烧为灰,末,以敷疮上。(《补缺肘后方》)

各家论述1.《本草求真》:兔屎能明目,以除目中浮翳,且痨瘵、五疳、痔漏、蛊食、痘疮等症,服之皆治,亦由热绪毒积而成,得此寒以解热,辛以散结,故能服之有功,若阴气上乘,目障不清,未可用焉。

2.《本草蒙筌》:疗痘生眼内成疮,痔发肠头下血。

3.《纲目》:治目中浮翳,劳瘵五疳,疳疮痔瘘,杀虫解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木天蓼子

    《中药大辞典》:木天蓼子药材名称木天蓼子拼音Mù Tiān Liǎo Zǐ出处《药性论》来源为猕猴槐科植物木天蓼的带有虫瘿的果实。性味①《药性论》:"味苦辛,微热,无毒。"

  • 四叶七

    药材名称四叶七拼音Sì Yè Qī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粟兰科植物湖北金粟兰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loranthushenryiHemsl.var.hupehensis(Pamp.)K.F.

  • 三月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月花药材名称三月花别名报春花、华紫报春花来源报春花科三月花Primula sinopurpurea Balf. f.,以根或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红河。性味麻、微苦,微温。功能主

  • 鹳骨

    《中药大辞典》:鹳骨药材名称鹳骨拼音Guàn Gǔ出处《别录》来源为鹳科动物白鹳的骨胳。原形态白鹳(陶弘景),又名:冠雀(《后汉书》),鹳雀、负釜、黑尻、背灶、皂裙(陆玑《诗疏》),鹳(《别

  • 卜芥

    《中药大辞典》:卜芥药材名称卜芥拼音Bǔ Jiè别名老虎耳、尖尾芋(《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独脚莲、观音莲、山芋(《四川常用中草药》),老虎芋、小虫芋、狼毒(《广西药植名录》),尖尾芋、尖

  • 牛蒡子

    《中国药典》:牛蒡子药材名称牛蒡子拼音Niú Bànɡ Zǐ英文名FRUCTUS ARCTII别名大力子、恶实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

  • 长叶山竹子

    药材名称长叶山竹子拼音Chánɡ Yè Shān Zhú Zi英文名Bark of Kwangsi Garcinia别名广西长叶山竹子。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长叶山竹子

  • 地梢瓜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梢瓜药材名称地梢瓜拼音Dì Shāo Guā别名地梢花、地瓜瓢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地梢瓜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

  • 芹花

    《中药大辞典》:芹花药材名称芹花拼音Qín Huā出处《唐本草》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水芹的花。化学成分含芸香甙、水蓼素和槲皮素等。性味①《唐本草》:"苦。"②《纲目》:&qu

  • 羊髓

    《中药大辞典》:羊髓药材名称羊髓拼音Yánɡ Suǐ出处《别录》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骨髓或脊髓。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羊肉"条。性味《别录》:"味甘,温,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