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棕树根

棕树根

药材名称棕树根

拼音Zōnɡ Shù Gēn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棕榈科植物棕榈。全年可采。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棕榈皮"条。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涩,无毒。"

功能主治止血,祛湿,消肿解毒。治吐血,便血,血淋,血崩,带下,痢疾,关节痛,水肿,瘰疬,流注,跌打损伤。

①《滇南本草》:"治妇人血崩不止,又治大肠下血,男子五淋便浊。"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通经,祛湿。"

③《四川中药志》:"养血收敛,涩肠止痢。治吐血,肠风下血,崩、带,跌打损伤及腰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吐血:棕树根烧灰,兑童便、白糖,空心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血淋:棕榈根一两。炖猪精肉食。(《湖南药物志》)

③治遗精:棕榈根五钱。水煎,白糖冲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赤白痢:棕榈根、六合草、红斑鸠窝各二两。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⑤治久痢:棕树根炖肉服。(《四川中药志》)

⑥治阴挺:棕桐根四两,猪精肉四两。久煮去药,食肉与汤,连食三至五次。

⑦治四肢关节痛:棕榈根五钱,白果二钱。水煎服。

⑧治蛇咬:棕榈根、鱼腥草、桑白皮各三钱。煎水洗。(⑥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⑨治流注(寒性脓肿):棕树根、桃树根、松树根、胡颓子根各适量。水煎,冲洗患部;药渣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⑩治瘰疬:棕树根、算盘子根、乌桕根各一两。水煎,肉汤对服。(《江西草药》)

⑾治水肿:棕树鲜根一两,腹水草薏苡根各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⑿治蛔虫病:棕树根、薏苡根苦楝皮兰花根各三钱。水煎服。

⒀治睾丸肿大:棕树根三钱,茅根一钱,淫羊藿二钱。水煎服。(⑾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海蟑螂

    药材名称海蟑螂拼音Hǎi Zhānɡ Lánɡ别名海蛆、海岸水虱来源药材基源:为海蟑螂科动物海蟑螂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ia exotica(Roux)采收和储藏:全年捕捉,鲜用。原形态海

  • 香菊

    药材名称香菊拼音Xiānɡ Jú别名玉芙蓉(《岭南采药录》),白艾、白香菊(《福建中草药》)。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菊科植物芙蓉菊的叶。原形态直立、分枝亚灌木,高10~40厘米。叶互生,紧

  • 十萼茄

    药材名称十萼茄别名猫耳草、红丝线、钮扣子、血见愁来源茄科红丝线属植物双花红丝线Lycianthes biflora (Lour.) Bitt.,以叶和全株入药。夏秋采集,鲜用或晒干。性味涩,凉。功能主

  • 普贤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普贤菜药材名称普贤菜别名大叶碎米荠、丘乳巴、石格菜来源十字花科普贤菜Cardamine macrophylla Willd.,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消肿,补

  • 《中药大辞典》:橘药材名称橘拼音Jú别名黄橘(《本草图经》)。出处《本经》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成熟果实。原形态①福橘(《泉南杂志》),又名:绿橘(《纲目》),红橘、大红蜜描

  • 化橘红

    《中国药典》:化橘红药材名称化橘红拼音Huà Jú Hónɡ英文名EXOCARPIUM CITRI GRANDIS别名化州桔红、橘红、毛橘红、光七爪、光五爪来源本品为芸香

  • 木蝴蝶

    《中国药典》:木蝴蝶药材名称木蝴蝶拼音Mù Hú Dié来源本品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 (L.)Vent.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

  • 黄葵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葵药材名称黄葵拼音Huánɡ Kuí别名麝香秋葵、山油麻、假棉桃、假三棯、水芙蓉、假芙蓉来源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葵Abelmoschus moschatus (

  • 白花坚荚树

    药材名称白花坚荚树拼音Bái Huā Jiān Jiá Shù别名坚荚树出处《救荒本草》载有坚荚树,云:"生辉县太行山谷中,其树枝干坚劲,可以作棒。皮色乌黑,对分枝叉。叶亦对生,叶似拐枣叶而大,微薄,

  • 野葱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葱药材名称野葱拼音Yě Cōnɡ别名太白韭来源百合科野葱Allium prattii C. H. Wrigh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河南、四川、云南、西藏。性味辛,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