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猪毛

猪毛

《中药大辞典》:猪毛

药材名称猪毛

拼音Zhū Máo

出处《纲目》

来源为猪科动物体毛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

功能主治治崩漏,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烧灰研末,0.5~1钱。外用:烧灰调涂。

复方①治赤白崩中:猪毛烧灰三钱,以黑豆一碗,好酒一碗半,煮一碗,调服。(《纲目》)

②治汤火伤:猪毛烧灰,麻油调涂。(《袖珍方》)

临床应用治疗烧烫伤

取猪毛4两,香油1斤,石蜡4两。将香油熬开后,加入猪毛,不断搅拌;待猪毛全溶后,加入石蜡,搅匀。继续加热,至一定程度时,取1滴滴于水面上,观察油滴变化,如油滴在水面上立刻形成一薄层油蜡膜且边缘整齐时,即可取下,用纱布过滤,贮于容器中冷却即成膏状。用时先作创面消毒,而后涂以药膏,每日或间日换药1次。曾治疗31例不同程度的烧、烫伤患者,均在1~2周痊愈。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猪毛

药材名称猪毛

拼音Zhū Máo

英文名Pig's hair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猪科动物猪的毛。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

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刮下猪毛,洗净,晾干。

原形态猪的品种繁多,达150多种,形态也有差异基本特微是:躯体肥胖,头大。鼻与口吻皆长略向上屈。眼小。耳壳有的大而下垂,有的较小而前挺。四肢短小,4趾,前2趾有蹄,后2趾有悬蹄。颈粗,项背疏生鬃毛。尾短小,末端有毛丛。毛色有纯黑、纯白或黑白混杂等。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杂食性家养物畜,繁殖力强,孕期约4个月。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性味味涩;性平

归经肺;脾;肝经

功能主治止血;敛疮。主崩漏;烧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煅炭,研末,酒冲,3-9g。外用:适量,煅炭,油调涂。

复方①治赤白崩中:猪毛烧灰三钱,以黑豆一碗,好酒一碗半,煮一碗,调服。(《纲目》)②治汤火伤:猪毛烧灰,麻油调涂。(《袖珍方》)

临床应用治疗烧烫伤。取猪毛4 两,香油1斤,石蜡4两。将香油熬开后,加入猪毛,不断搅拌;待猪毛全溶后,加入石蜡,搅匀。继续加热,至一定程度时,取1 商滴于水面上,观察油滴变化,如油滴在水面上立刻形成一薄层油蜡膜且边缘整齐时,即可取下,用纱布过滤,贮于容器中冷却即成膏状。用时先作创面消毒,而后涂以药膏,每日或间日换药1次。曾治疗31例不同程度的烧、烫伤患者,均在1-2周痊愈。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四棱筋骨草

    药材名称四棱筋骨草拼音Sì Lénɡ Jīn Gǔ Cǎo别名箭羽草、箭羽舒筋草、筋骨草、假马鞭草来源为马鞭草科四棱草属植物四棱筋骨草Schnabelia oligophylla

  • 鲛鱼皮

    药材名称鲛鱼皮拼音Jiāo Yú Pí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皮。性味①《别录》:"甘咸,无毒。"②《品汇精要》:"味

  • 香港四照花果

    药材名称香港四照花果拼音Xiānɡ Gǎnɡ Sì Zhào Huā Guǒ英文名Dendrobenthamiahongkongensis(Hemsh.)Hutch.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香港四

  • 苦壶卢

    《中药大辞典》:苦壶卢药材名称苦壶卢拼音Kǔ Hú Lú别名苦匏(《国语》),蒲卢(《礼记》),苦瓠(《本经》),约壶、约腹壶(《广志》),苦瓠娄(《唐本草》),亚腰壶卢(《简便单

  • 水蓼根

    《中药大辞典》:水蓼根药材名称水蓼根拼音Shuǐ Liǎo Gēn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蓼科植物水蓼的根,秋季开花时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蓼"条。化学成分含铁0.42~O.6

  • 黄寿丹

    药材名称黄寿丹拼音Huánɡ Shòu Dān别名老来青、还少丹、野瓮菜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茉莉科植物黄细心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rhavia diffusa L.[B.repensL.]采收

  • 垂珠花

    药材名称垂珠花拼音Chuí Zhū Huā别名白客马叶来源安息香科垂珠花Styrax dasyantha Perk.,以叶入药。生境分部贵州等省。性味甘、苦,寒。功能主治止咳润肺。主治咳嗽,

  • 滴血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滴血根药材名称滴血根别名小血藤来源菊科滴血根Wedelia urticaefolia (Blume) DC.,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四川、云南、贵州。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温经,通

  • 蝤蛑

    《中药大辞典》:蝤蛑药材名称蝤蛑拼音Yóu Móu别名蝤媒(陶弘景),拨棹子、蟳(《本草图经》),海蟳(《闽中海错疏》)。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蝤蛑科动物日本蟳或其近缘动物的肉。

  • 白蒿

    《中药大辞典》:白蒿药材名称白蒿拼音Bái Hāo别名蘩(《诗经》),皤蒿(《毛诗传》),由胡、蘩母、旁勃(《夏小正传》),白艾蒿(《僧深集方》),蓬蒿(《开宝本草》)。出处《本经》来源为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