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白朱砂莲

白朱砂莲

药材名称白朱砂莲

拼音Bái Zhū Shā Lián

别名朱砂莲、一点血、躲蛇生、毒蛇药、避蛇生。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背蛇生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 tuberosa C.F.Liang et S.M.Hwang

采收和储藏:春初新芽发出前或秋后茎叶枯萎后,采挖块根,除去残茎及细根,洗净,蒸透心,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背蛇生 多年生具块状宿根的草质缠绕藤本,全株无毛。叶互生;叶柄长7-14cm;叶片三角状心脏形,生于茎下部的老叶长约12cm,宽约11cm,先端钝,基部心形,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都不见有露出的油点,基出脉5-7条,网脉不显着,花单生或2-3朵成总状花序着生于叶腋或小枝基部;花梗长约1.5cm,基部有1片卵形小苞片;花被紫蓝色,全长约3.5cm,下部管状,长约1.5cm,基部膨大呈球形,直径约5mm,上部唇形,上唇向一侧压扁,长圆形,长约2cm,宽约4mm,有平行脉5条,先端钝圆而具小尖头,下唇极短;花药卵形,长约1.5mm;蕊柱体先端6裂。蒴果倒卵形,基部下延,连柄长约7cm,有斑点和纵棱6条。花期11月至次年2月,果熟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石灰岩隙地或山谷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纺锤形多结节状,长约10cm,直径4-6cm。表面浅褐色,具多数疣状突起和不规则的皱纹,并有残留的须根。质重而硬,不易折断,断面暗红色或淡黄棕色。气特异,味极苦。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3-5列细胞,外侧有的已不规则脱落。皮层外侧有2-4列石细胞连成环状。外韧型维管束破射线分成若干束,射线较宽。中央为较大的薄壁细胞。本品皮层、中柱薄壁细胞中,有的含橙红色分泌物;淀粉粒多见,多为单粒,脐点点状或裂隙状,复粒少见。

粉末特征:棕黄色。①石细胞类方形或椭圆形,壁厚,孔纹明显。②含棕色团块细胞完整或肢碎。③网纹导管多见。④木纤维成束,多完整。⑤木栓细胞黄棕色。蒸制加工后的药材粉末中,淀粉多已糊化。

化学成分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C,朱砂莲素(tuberosinone),朱砂莲甙(tuberosinone-N-β-glucoside),3,4-亚甲二氧基-10-羟基马兜铃内酰胺-N-β-D葡萄糖甙(3,4-methylene-dioxy-l0-hydroxy-aristololactam-N-β-D-glucoside),3,4-亚甲二氧基-10-羟基马兜铃内酰胺(3,4-methylenedioxy-10-hydroxy-aris-tololactam)和3,4-亚甲二氧基-12-甲氧基马兜铃内酰胺-N-β-D-葡萄糖甙(3,4-methylenedioxy-12-methoxy-aristololactam-N-β-D-glucoside)。

性味苦;辛;寒

归经心;肺;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止痛。主湿热痢疾;泄泻;脘腹疼痛;咽喉肿痛;肺结核;毒蛇咬伤;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鲜品量酌加;或研末,每次0.5-1g,每日2次。外用:适量,磨粉,酒或醋调涂。

注意孕妇禁服,脾胃虚寒者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菩萨鱼

    药材名称菩萨鱼拼音Pú Sà Yú别名斗鱼,花蝶鱼(薛德焴《系统动物学》),钱丬鱼(《脊椎动物分类学》),蝴蝶鱼、火烧板(《中国动物图谱·鱼类》)。出处《陆川本

  • 红楠皮

    《中药大辞典》:红楠皮药材名称红楠皮拼音Hónɡ Nán Pí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樟科植物红楠的根皮或树皮。原形态红楠,又名:猪脚楠、楠仔木、楠柴、白漆柴,乌樟

  • 元宝槭

    《全国中草药汇编》:元宝槭药材名称元宝槭别名五角枫来源槭树科元宝槭Acer truncatum Bunge,以根皮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陕西、河南、山东至江苏北部。性味微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主治

  • 西河柳

    《中国药典》:西河柳药材名称西河柳拼音Xī Hé Liǔ英文名CACUMEN TAMARICIS别名怪柳、赤怪柳、山川柳、三春柳、西湖柳、红筋柳来源本品为柽柳科植物柽柳Tamarix chi

  • 红郎伞

    药材名称红郎伞拼音Hónɡ Lánɡ Sǎn别名个则王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海南苹婆或假苹婆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terculia hainanensis Merr. etChun2.S

  • 西南鹅掌柴

    药材名称西南鹅掌柴别名龙爪树、七叶加、鸭脚木、七叶莲来源五加科西南鹅掌柴Schefflera Khasiana (C. B. Clarke) Vig.,以叶、茎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微甘、苦,温。

  • 蚌肉

    《中药大辞典》:蚌肉药材名称蚌肉拼音Bànɡ Ròu别名河歪(《本草再新》),河蛤蜊(《吉林中草药》)。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或褶纹冠蚌、三角帆蚌等蚌类的肉。全年

  • 红花酢浆草

    药材名称红花酢浆草拼音Hónɡ Huā Zuò Jiānɡ Cǎo别名大叶酢浆草、三夹莲、铜锤草来源酢浆草科酢浆草属植物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 DC.[O. m

  • 棕树根

    药材名称棕树根拼音Zōnɡ Shù Gēn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棕榈皮"条。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涩,

  • 簕竹

    药材名称簕竹别名车角竹、车筒竹、刺竹、大竹、水簕竹、大簕麻竹、麻竹、簕楠竹来源禾本科簕竹Bambusa sinospinosa McClure,以竹叶、竹笋、竹茹入药。生境分部华南、西南。性味竹叶: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