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臭柏

臭柏

《中药大辞典》:臭柏

药材名称臭柏

拼音Chòu Bǎi

别名新疆圆柏、双子柏(《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阿尔叉、霍宁-阿尔茨(蒙名)。

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为柏科植物地柏枝叶球果。春、夏采,晒干。

原形态常绿匍匐灌木,稀为乔木。分枝细,小枝揉之则发臭味,老枝皮暗褐色,光滑。叶交互对生;鳞形叶相互紧覆,长1~2.5毫米,先端钝或微尖,全缘,下面中部生有椭圆形腺体;刺形叶常生于幼龄植株上,有时壮龄植株亦有少量刺形叶,排列紧密,向上斜伸不开展,长3~7毫米,上面凹入,中肋明显,被白粉。雌雄异株,雌球花珠鳞2个。球果浆果状,肾形,生于较长而垂曲的小枝顶端,呈不规则倒卵状球形、近圆形或卵圆形,顶端圆、平或呈叉状,长5~9毫米,有白粉,熟时暗褐紫色或紫黑色,内有种子1~5(多2~3)粒;种子近卵圆形,稍扁,具棱脊,有少量树脂槽。

生境分部生于沙地、多石的干旱荒山和林下。分布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等地。

药理作用地柏含香桧醇及鬼臼毒素0.2%,后者对小鼠肉瘤有伤害作用,能使其出血、坏死。所含挥发油可作局部刺激剂,长期应用于皮肤、粘膜可引起剧烈炎症,过量可致严重的肠胃道炎症反应,引起吐、泻、腹痛甚至死亡。曾有人用来流产,实乃全身中毒之结果,并非对子宫有特异作用。如给狗以香桧醇或本属植物之浸剂连服3周,不致引起肝的脂肪变性,量过大可于2天内死亡(小肠局部有剧烈炎症)。香桧醇不影响豚鼠子宫张力,可取消其自发活动;对离体兔小肠可使其活动立即停止,此为可逆者,不受毛果芸香碱的影响。香桧醇可增加水蛭肌张力,而浸剂则降低之,故两者作用并非完全相同。

性味《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苦,平。"

功能主治①《新疆中草药手册》:"驱风镇静。治风湿性关节炎。"

②《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祛风湿,活血止痛。"

复方①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布氏杆菌病,皮肤盛痒病:臭柏、蒙古莸、白龙穿彩麻黄茵陈、地构叶、北五加、小白蒿各一斤(以上均系鲜品)。水一百斤,煮沸后浸泡五小时,然后再捎加温。取药液洗浴,根据身体情况洗一至一个半小时。洗后不宜受风着凉,宜在伏天为好。风湿性关节炎,地构叶,北五加用量增加:皮肤瘙痒症,白龙穿彩麻黄用量增加。(《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②治小便不利,迎风流泪,视物不清,头痛:圆柏果二至三粒。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臭柏

药材名称臭柏

拼音Chòu Bǎi

出处出自《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叉圆柏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bina vulgaris Ant.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枝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匍匐灌木,高不及1m,稀为直立灌木或小乔木。枝密集,枝皮灰褐色,裂成薄片;一年生枝的分枝圆柱形,径约1mm。叶二型:幼树上常为刺叶,长3-7mm,上面凹,下面拱圆,中部有长椭圆形或条状腺体;壮龄树上多为鳞叶,背面中部有椭圆形或长圆形;雌球花曲垂,或初期直立,随后俯垂。球果生于向下弯曲的小枝顶端,倒三角状球形或叉球形,长5-8mm,径5-9mm,熟时褐色、紫蓝色或黑色,稍有白粉。种子1-4(-5),多为2-3,微扁,长4-5mm,先端钝或微尖,有纵脊和树脂槽。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2800(-3300)m的多石山坡或针叶树、阔叶树林中,也生于沙丘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枝叶呈树枝状,圆柱形。叶二型,刺叶常交互对生或有3叶交互轮生,排列紧密,向上斜展,长3-7mm,鳞叶交互对生,排列紧密或稍疏松,斜方形或菱状卵形,长1-2.5mm。气微香,味微涩。

化学成分含香桧醇(sabinol),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挥含发油,油中含8′,13-松香二烯(abieta-8′,13-diene),左旋表儿茶酚-(-)-表儿茶[epicatechol-(-)-epicatechol],右旋儿茶酚-(+)-儿茶酚[catechol-(+)-catechol],右旋儿茶酚-(-)-表儿茶酚[catechol-(-)-epicatechol]等。针叶含黄酮化合物。

药理作用地柏含香桧醇及鬼臼毒素,后者对小鼠肉瘤有伤害作用,能使其出血、坏死。所含挥发油可作局部刺激剂,长期应用于皮肤、粘膜可引起剧烈炎症,过量可致严重的肠胃道炎症反应,引起吐、泻、腹痛甚至死亡。曾有人用来流产,实乃全身中毒之结果,并非对子宫有特异作用。如给狗以香桧醇或本属植物之浸剂连服3周,不致引起肝的脂肪变性,量过大可于2天内死亡(小肠局部有剧烈炎症)。香桧醇不影响豚鼠子宫张力,可取消其自发活动;对离体兔小肠可使其活动立即停止,此为可逆者,不受毛果芸香碱的影响。香桧醇可增加水蛭肌张力,而浸剂则降低之,故两者作用并非完全相同。

性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寒痹痛;皮肤瘙痒;头痛;咳嗽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洗浴。内服:煎汤,9-15g。

复方①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布氏杆菌病,皮肤瘙痒病:臭柏、蒙古莸、白龙穿彩麻黄茵陈、地构叶、北五加、小白蒿各一斤(以上均系鲜品)。水一百斤,煮沸后浸泡五小时,然后再稍加温。取药液洗浴,根据身体情况洗一至一个半小时。洗后不宜受风着凉,宣在伏天为好。风湿性关节炎,地构叶、北五加用量增加;皮肤瘙痒症,白龙穿彩麻黄用量增加。(《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②治小便不利,迎风流泪,视物不清,头痛:圆柏果二到三粒。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1.《新疆中草药手册》:驱风镇静。治风湿性关节炎。

2.《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祛风湿,活血止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假蒟叶

    药材名称假蒟叶拼音Jiǎ Jǔ Yè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胡椒科植物假蒟的叶片。性味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温,无毒。"②《本草求原》:"苦辛,温。&

  • 螺旋藻

    药材名称螺旋藻拼音Luó Xuán Zǎo别名笔列、特脆特拉脱儿来源药材基源:为颤藻科植物钝顶螺旋藻等多种螺旋藻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irulina platensis(Notdst.)Ge

  • 蚕豆叶

    《中药大辞典》:蚕豆叶药材名称蚕豆叶拼音Cán Dòu Yè出处《现代实用中药》来源为豆科植物蚕豆的叶。化学成分叶含山柰酚-3-葡萄糖甙-7-鼠李糖甙、D-甘油酸、5-甲

  • 水苏

    《中药大辞典》:水苏药材名称水苏拼音Shuǐ Sū别名芥蒩(《本经》),鸡苏(《吴普本草》),香苏、龙脑薄荷(《补缺肘后方》),芥苴、劳蒩(《别录》),野紫苏、山升麻、乌雷公、朋头草、陈痧草(《湖南药

  • 掌裂蟹甲草

    药材名称掌裂蟹甲草拼音Zhǎnɡ Liè Xiè Jiǎ Cǎo别名虎草、羊角天麻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常裂蟹甲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calia palmatisecta (Jeffr.

  • 白叶火草

    《中药大辞典》:白叶火草药材名称白叶火草拼音Bái Yè Huǒ Cǎo别名拿戛千里光、白背艾,火门艾、大叶艾、满山香(《广西药植名录》),大白叶子火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

  • 瓠子子

    《中药大辞典》:瓠子子药材名称瓠子子拼音Hù Zǐ Zǐ出处《滇南本草》来源葫芦科植物瓠子的种子。化学成分含油51.57%。油中含饱和脂肪酸22.7%、油酸18.7%、亚油酸58.6%。功能

  • 冷毒草

    《中药大辞典》:冷毒草药材名称冷毒草拼音Lěnɡ Dú Cǎo别名地黄瓜出处《文山中草药》来源为堇菜科植物匍匐堇菜的全株。春、夏、秋均可采集。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地下茎长,地上茎短或缺,

  • 异叶米口袋

    药材名称异叶米口袋拼音Yì Yè Mǐ Kǒu Dɑi别名喜马拉雅米口袋来源豆科异叶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diversifolia 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

  • 蓝花参

    药材名称蓝花参别名细叶沙参、金线吊葫芦、毛鸡脚、拐棍参、寒草、一窝鸡、娃儿草、雀舌草、罐罐草来源桔梗科蓝花参属植物蓝花参Wahlenbergia marginata (Thunb.) A. DC.,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