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苦瓜根

苦瓜根

《中药大辞典》:苦瓜根

药材名称苦瓜根

拼音Kǔ Guā Gēn

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葫芦科植物苦瓜,夏、秋采收。

性味苦,寒。

①《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

②《闽南民间草药》:"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痢疾,便血,疔疮肿毒,风火牙痛。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退热解毒。治火牙痛;外洗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鲜用)。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痢疾腹痛、滞下粘液:苦瓜根二两,冰糖二两。加水炖服。(《众集验方》)

②治大便带血:鲜苦瓜根四两。水煎服。

③治风火牙痛:苦瓜根捣烂敷下关穴。

④治疔疮:苦瓜根研末调蜂糖敷。(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苦瓜根

药材名称苦瓜根

拼音Kǔ Guā Gēn

英文名Root of Balsampear

出处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mordica charanti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根部,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苦瓜,一年生攀援草本,多分枝,有细柔毛,卷须不分枝。叶大,肾状圆形,长宽各约5-12cm,通常5-7深裂,裂片卵状椭圆形,基部收缩,边缘具波状齿,两面近于光滑或有毛;叶柄长3-6cm。花雌雄同株。雄花单生,有柄,长5-15cm,中部或基部有苞片,苞片肾状圆心形,宽5-15mm,全缘;萼钟形,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长4-6mm;花冠黄色,5裂,裂片卵状椭圆形,长1.5-2cm,先端钝圆或微凹;雄蕊3,贴生于萼筒喉部。雌花单生,有柄,长5-10cm,基部有苞片;子房纺锤形,具刺瘤,先端有喙,花柱细长,柱头3枚,胚珠多数。果实长椭圆形,卵形或两端均狭窄,长8-30cm,全体具钝圆不整齐的瘤状突起,成熟时橘黄色,自顶端3瓣开裂。种子椭圆形,扁平,长10-15mm,两端均具角状齿,两面均有凹凸不平的条纹,包于红色肉质的假种皮内。花期6-7月。果期9-10月。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湿热;解毒。主湿热泻痢;便血;疔疮肿毒;风火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各家论述《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退热解毒。治火牙痛;外洗疮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绿衣枳壳

    药材名称绿衣枳壳拼音Lǜ Yī Zhǐ Ké英文名Fructus Poniciri Trifoliatae Immaturus别名枸橼、臭橼、枳、枸橼李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橼Poncirus

  • 蟾头

    《中药大辞典》:蟾头药材名称蟾头拼音Chán Tóu出处《纲目》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头部。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纲目》:"功同蟾蜍。"复方①

  • 白蔹

    《中国药典》:白蔹药材名称白蔹拼音Bái Liǎn英文名RADIX AMPELOPSIS别名山地瓜、野红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

  • 大火草根

    《中药大辞典》:大火草根药材名称大火草根拼音Dà Huǒ Cǎo Gēn别名野棉花根、土白头翁(《重庆草药》),大头翁(《陕西植药调查》)。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大火草的根。春季或

  • 具苞水柏枝

    药材名称具苞水柏枝别名翁波[藏名]来源怪柳科具苞水柏枝Myricaria bracteata Royle,以幼嫩枝条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甘,温。功能主治升阳发散,解毒透疹。主治麻疹不透高热,风湿性

  • 金剪刀草

    药材名称金剪刀草拼音Jīn Jiǎn Dāo Cǎo别名河边威灵仙、铜脚威灵仙来源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湖州铁线莲Clematis huchouensis Tamura,以根及全草入药。夏秋采根和藤叶分开

  • 路路通

    《中国药典》:路路通药材名称路路通拼音Lù Lù Tōnɡ英文名FRUCTUS LIQUIDAMBARIS别名九孔子来源本品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

  • 南瓜蒂

    《中药大辞典》:南瓜蒂药材名称南瓜蒂拼音Nán Guā Dì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瓜蒂。秋季采老熟的南瓜,切取瓜蒂,晒干。生境分部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其他地

  • 蟾酥

    《中国药典》:蟾酥药材名称蟾酥拼音Chán Sū英文名VENENUM BUFONIS别名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来源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

  • 豇豆叶

    《中药大辞典》:豇豆叶药材名称豇豆叶拼音Jiānɡ Dòu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豇豆的叶片。功能主治《滇南本草》:"冶淋症。"用法用量内服:煎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