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茶油

茶油

《中国药典》:茶油

药材名称茶油

拼音Chá Yóu

来源本品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或小叶油茶Camellia meiocarpa Hu.ms.的成熟种子用压榨法得到的脂肪油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清液体。本品在氯仿、乙醚或二硫化碳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相对密度在25℃时应为0.909~0.915(附录ⅦA)。折光率在25℃时应为1.466~1.470(附录ⅦF)。

鉴别取本品2ml,小心加入新制放冷的发烟硝酸-硫酸-水(1:1:1)10ml 中,放置片刻,两液接界处显蓝绿色。

功能主治用作注射用茶油的原料及软膏基质。

贮藏遮光,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茶油

药材名称茶油

拼音Chá Yóu

别名楂油(《农政全书》),拌树子油(《纲目拾遗》)。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种子的脂肪油

化学成分含脂肪油(为油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

性味甘,凉。

①《农政全书》:"性寒。"

②《纲目拾遗》:"味甘,性凉。"

③《福建中草药》:"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杀虫解毒。治痧气腹痛,急性蛔虫阻塞性肠梗阻,疥癣,汤火伤。

①《农政全书》:"疗疮疥,退湿热。"

②《纲目拾遗》:"润肠清胃,杀虫解毒。"

③《随患居饮食谱》:"润燥,清热,息风,利头目。"

用法用量内服:冷开水送服1~2两。外用:涂敷。

复方①治绞肠痧:油茶种子油二两。冷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小儿脸部生癣:茶油涂患部,日涂数次。(《岭南草药志》)

③治汤火伤:茶油、鸡蛋清、百草霜。共擂细,搽伤处。(《岭南草药志》)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肠梗阻用生茶油150~200毫升,1次口服。肠梗阻患者一般都有恶心呕吐症状,如茶油服后立即吐出者,必须坚持再服,或服后立即给予盐姜两片咀嚼,有一定止呕作用;对于不能坚持口服及年龄较小的儿童,可采用胃管缓缓注入法。治疗急性蛔虫阻塞性肠梗阻102例,有一定疗效。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茶油

药材名称茶油

拼音Chá Yóu

英文名Tea-seed Oil

别名楂油、茶子油。

出处1.《农政全书》:作(楂)油法:每岁于寒露前三日收取楂子则多油,迟则油干。收子宜晾之高处,令透风,过半月则罅发,取去斗,欲急开则摊晒一两日尽开矣。

2.《纲目拾遗》:茶油,煎熬不熟,食之令人泻。

3.《随息居饮食谱》:茶油,烹调肴馔,日用即宜,蒸熟用之,泽发生光。诸油惟此最为轻清,故诸病不忌。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种子的脂肪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ellia olelfera Abel[C.oleosa (Lour.)Rehd.]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种子,榨取油。

原形态油茶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4m,稀达8m。树皮淡黄褐色,平滑不裂;小枝微被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4-7mm,有毛;叶片厚革质,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3.5-9cm,宽1.8-4.2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亮绿色,无毛或中脉有硬毛,下面中脉基部有毛或无毛,侧脉不明显。花两性,1-3朵生于枝顶或叶腋,直径3-5cm,无梗;萼片通常5,近圆形,外被绢毛;花瓣5-7,白色,分离,倒卵形至披针形,长2.5-4.5cm,先端常有凹缺,外面有毛;雄蕊多数,无毛,外轮花丝仅基部连合;子房上位,密被白色丝状绒毛,花柱先端三浅裂。蒴果近球形,直径3-5cm,果皮厚,木质,室背2-3裂。种子背圆腹扁,长至2.5cm。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10月。

生境分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广泛栽培,为重要的木本油科植物。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清液体。在氯仿、乙醚、二硫化碳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相对密度在25℃时为0.9.9-0.915。折光率在25℃时为1.466-1.470。碘值为80-88。皂化值为185-196。酸值不大于3。

化学成分含脂肪油(为油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2ml,小心加入新制冷的发烟硝酸-硫酸-水(1:1:1)10ml中,放置片刻,两液接界处显蓝绿色。

(2)取本品3ml加石油醚3ml,溶液成澄清液,加亚硝酸钠结晶少量与稀硫酸数滴,即有气泡发生,强力振摇后,静置片刻观察,油液层应澄清,油液与酸液接界处亦不得显混浊。(检查是否掺桐油)(3)取本品5ml,置试管中,加含硫黄的二硫化碳溶液(1→100)与戊醇的等容混合液5ml,置饱和食盐水浴中,注意缓缓加热至泡沫停止(除去二硫化碳),继续加热使水浴保持沸腾,2h内不得显红色。(检查是否掺棉子油

性味甘;凉;苦

归经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润肠;杀虫。主痧气腹痛;便秘;蛔虫腹痛;蛔虫性肠梗阻;疥癣;汤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冷开水送服30-60g。外用:适量,涂敷。

复方①治绞肠痧:油茶种子油二两。冷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②治小儿脸部生癣:茶油涂患部,日涂数次。(《岭南草药志》)③治汤火伤:茶油、鸡蛋清、百草霜。共擂细,搽伤处。(《岭南草药志》)

各家论述1.《农政全书》:疗疮疥,退湿热。

2.《纲目拾遗》:润肠清胃,杀虫解毒。

3.《随息居饮食谱》:润燥,清热,息风,利头目。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肠梗阻。用生茶油150-200ml,1次口服,肠梗阻患者一般都有恶心呕吐症状,如茶油服后立即吐出者,必须坚持再服,或服后立即给予盐姜两片咀嚼,有一定止呕作用;对于不能坚持口服及年龄较小的儿童,可采用胃管缓缓注入法,治疗急性蛔虫阻塞性肠梗阻102例,有一定疗效。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米碎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米碎花药材名称米碎花拼音Mǐ Suì Huā别名虾辣眼来源山茶科柃木属植物米碎花Eurya chinensis R. Brown,以根及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甘、

  • 三叶槭根

    药材名称三叶槭根拼音Sān Yè Qì Gēn别名三叶鸦枫。来源药材基源:为槭树科植物建始槭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er henryi Pax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建

  • 臭梧桐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梧桐药材名称臭梧桐拼音Chòu Wú Tónɡ别名八角梧桐、山梧桐、臭桐柴、楸茶叶、后庭花来源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海州常山Clerodendron t

  • 鸡血藤

    《中国药典》:鸡血藤药材名称鸡血藤拼音Jī Xuè Ténɡ英文名CAULIS SPATHOLOBI别名血风、血藤、大血藤、血风藤、三叶鸡血藤、九层风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密花豆(大血

  • 白粉藤

    药材名称白粉藤拼音Bái Fěn Ténɡ别名独脚乌桕、夜牵牛、白面水鸡、青龙跌打、山葫芦、山鸡蛋、飞龙接骨来源为葡萄科白粉藤属植物白粉藤Cissus modecoides Pla

  • 紫茉莉

    药材名称紫茉莉拼音Zǐ Mò Lì别名胭脂花、胭粉豆、水粉花、粉子头、夜娇娇、夜晚花、入地老鼠来源紫茉莉科紫茉莉属植物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以根及全草入药。秋

  • 糙叶树

    药材名称糙叶树拼音Cāo Yè Shù别名牛筋树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榆科植物糙叶树的根皮及树皮。原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黄褐色,有灰斑与皱纹,老时纵裂,幼枝被平

  • 滇丹参

    药材名称滇丹参拼音Diān Dān Shēn别名丹参、小丹参、紫丹参、小红参、小红草乌、小红丹参、山槟榔、云南丹参、石山丹参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云南鼠尾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 一匹绸

    《全国中草药汇编》:一匹绸药材名称一匹绸拼音Yì Pǐ Chóu别名白面水鸡、白背丝绸来源旋花科银背藤属植物白鹤藤Argyreia acuta Lour,以全草、根、藤及叶入药。全

  • 白犁头草

    药材名称白犁头草来源堇菜科白犁头草Viola alata Burgsd.,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辛、酸,寒。功能主治解热,拔毒,散瘀。疖肿,疮疡,急性乳腺炎,跌打肿痛:用鲜全草适量加红糖少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