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莿(木冬)

莿(木冬)

药材名称莿(木冬)

拼音Cì ( Mù Dōnɡ )

英文名all-grass of Chinese Scolopia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莿冬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olopia chinensis ( Lour) Clos.[Phoberos chinensis Lour.]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全株,去净杂质和泥沙;叶片鲜用或直接晒干;根及茎切片,晒干。

原形态莿冬,灌木至小乔木,高2-5m。常有刺。叶互生;叶柄长3-5mm;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3-9cm,宽2-5cm,先端圆形或短渐尖,基部近圆形,两侧各有腺体1枚,两面无毛;基出脉3条。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长3-6cm,花淡黄白色,直径4mm;萼片4-5;花瓣4-5;雄蕊多数,药隔先端附属体有毛;花盘由肉质的离生腺体组成,位于雄蕊外围;子房1室,有3侧膜胎座,每胎座上有悬垂的胚珠2个。浆果球形,直径4-5mm,成熟时紫黑色,留有1长尖的宿存花柱。种子2-6颗。花期秋末冬初。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阴蔽的丛林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海南、广西等地。

性味味苦;涩;性凉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主跌打损伤;骨折;痈肿;乳汗不通;风湿骨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叶拘留证敷;或研粉调酒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株有活血祛瘀的功能,用于治跌打、痈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毒芋

    药材名称小毒芋拼音Xiǎo Dú Yù别名香芋、团芋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泉七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udnera colocasiaefolia C. Kock [Conatanth

  • 白杜鹃花

    药材名称白杜鹃花拼音Bái Dù Juān Huā别名白花杜鹃、白映山红来源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白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atum G. Don,以根及花入药。秋

  • 展枝唐松草

    药材名称展枝唐松草拼音Zhǎn Zhī Tánɡ Sōnɡ Cǎo别名歧序唐松草、坚唐松草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展枝唐松草的全草。夏季割取,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

  • 粗腿羊肚菜

    药材名称粗腿羊肚菜别名皱柄羊肚菌、粗腿羊肚菌、羊肚菜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盘菌目马鞍菌科粗腿羊肚菜Morchella crassipes (Vent.) Pers.,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春夏之交雨后产生

  • 飞蛾藤

    药材名称飞蛾藤来源旋花科飞蛾藤Porana racemosa Rox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江苏、浙江、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功能主治发表、消食积。主治伤风感冒,食积不消。用法用量3~5钱。

  • 水蓼

    《中药大辞典》:水蓼药材名称水蓼拼音Shuǐ Liǎo别名蔷、虞蓼(《尔雅》),泽蓼(《尔雅》郭璞注),辣蓼草(《本草求原》),柳蓼、川蓼(《植物学大辞典》),水红花(《昆明药植调查报告》),药蓼子草

  • 鼬瓣花根

    药材名称鼬瓣花根拼音Yòu Bàn Huā Gēn别名壶瓶花根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鼬瓣花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leopsis bifida Boenn.[G.tetrahit auct.

  • 胖大海

    《中国药典》:胖大海药材名称胖大海拼音Pànɡ Dà Hǎi英文名SEMEN STERCULIAE LYCHNOPHORAE别名大海、大海子、大洞果、大发来源本品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

  • 龙眼壳

    《中药大辞典》:龙眼壳药材名称龙眼壳拼音Lónɡ Yǎn Ké出处《滇南本草图说》来源为无患于科植物龙眼的果皮。性味《本草再新》:"味甘,性温,无毒。"归经《本草再新》:"入肺经。"功能主治①《本草再

  • 金丝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丝藤药材名称金丝藤别名大素馨花、香花藤来源木犀科金丝藤Jasminum cinnamomifolium Kobuski var. axillare Kobuski,以根、叶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