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萱藻

萱藻

药材名称萱藻

拼音Xuān Zǎo

英文名algae

别名海麻线、海嘎、捞子筋、黄海菜海菜管、海通

出处始载于《海藻药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萱藻科植物萱藻的藻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ytosiphon lomentarius (Lyngb.)J.Ag.

原形态藻体黄褐色至褐色,单条丛生,直立,管状,高50-100cm,直径0.1-1cm,幼时中实,不久变为中空。圆柱形,有时稍扁或扭曲,节部一般缢缩;但也有平滑无节的。藻体顶端尖细或钝圆,基部细。体内为髓部和内外皮层所组成。近体表1-2层细胞小,排列紧密,含色素体,向内为皮层细胞,大而无色,中间髓部细胞无色,由于逐渐发生分离,最后中央变成空腔。藻体成熟时,多室配子囊分布于体表呈斑块状。藻体固着器盘状。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中潮带的岩石上或石沼中,也生长在高潮带石沼中和低潮带岩礁上。体形随潮带和水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长在高潮带的细小无节;长在中潮带以下的则粗大,且多缢缩成节。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

性状性状鉴别 藻体灰绿色、绿褐色或深褐色,呈扭曲条状、不规则块状。水浸展平后,藻体条形,管状,扁缩或扭曲,长20-50cm,直径2-5mm,部分有缢缩的节。藻体表面有时可见斑块状的配子囊群。基部固着器盘状。质脆,易折断。气微腥,味咸。

化学成分藻体含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酚类(phenol),雌性配子分泌物的性引诱物中含有左旋的(1R,2R)-和右旋的(1S,2S)-网翼藻烯 B(dictyopterene B,hormosirene),水云烯(ectocarpene)及微量的(3Z,6Z,9Z)-十二碳三烯酸[(3Z,6Z,9Z)-dodecatrienoic acid];另外从性成熟的菌体中分离出网翼藻烯A、C1、D。

药理作用1.明显增加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及麻醉犬的冠脉流量。

2.提取液能明显增强常压下和预先给予肾上腺素的小白鼠减压下的缺氧耐力。

3.岩藻甾醇有雌激素样作用及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

性味咸;寒

归经入肝、肺经

功能主治化痰软坚;清热解毒。主咳嗽;喉炎;甲状腺肿;颈淋巴结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藻味咸、性寒。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功能。用于喉炎、干咳、甲状腺肿及颈淋巴结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长前胡

    药材名称长前胡拼音Chánɡ Qián Hú英文名root of West szechwan Hogfennel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长前胡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

  • 鮧鱼尾

    《中药大辞典》:鮧鱼尾药材名称鮧鱼尾拼音Yí Yú Wěi出处《纲目》来源为鲇鱼科动物鲇鱼的尾部。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鮧鱼"条。功能主治《纲目》:"治口

  • 马交儿

    药材名称马交儿拼音Mǎ Jiāo ér别名老鼠拉冬瓜、土花粉、土白蔹来源为葫芦科马交儿属植物马交儿Melothria ndica Lour.[Zehneria indica (Lour.)C. Y.

  • 鸡屎树

    药材名称鸡屎树别名粗叶树、粗叶木、木鸡屎藤、树鸡屎藤、鸡屎木来源茜草科鸡屎树Lasianthus chinensis Bent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化学成分叶含豆甾醇、β-谷

  • 螃蟹甲

    《全国中草药汇编》:螃蟹甲药材名称螃蟹甲拼音Pánɡ Xiè Jiǎ别名露木、露木尔来源唇形科糙苏属植物螃蟹甲Phlomis younghusbandii Mukerjee,以块根

  • 花叶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叶子药材名称花叶子别名斑叶兰来源兰科花叶子Paphiopedilum parishii (Reichb. f.) Pfit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

  • 梧桐花

    《中药大辞典》:梧桐花药材名称梧桐花拼音Wú Tónɡ Huā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花,夏季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梧桐子"条。炮制筛净泥屑,拣

  • 狗肝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狗肝菜药材名称狗肝菜拼音Gǒu Gān Cài别名猪肝菜、羊肝菜、青蛇仔、野青仔、小青、六角英、路边青、土羚羊来源爵床科狗肝菜属植物狗肝菜Dicliptera chine

  • 雪里开

    《中药大辞典》:雪里开药材名称雪里开拼音Xuě Lǐ Kāi别名蛇松子(《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地雷、拐子药(《湖南药物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毛莨科植物单叶铁线莲的根或叶。原形态常绿藤

  • 梅花刺果

    《中药大辞典》:梅花刺果药材名称梅花刺果拼音Méi Huā Cì Guǒ别名打油果(《贵阳民间药草》),打枪果(《贵州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扁核木的果实。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