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辣薄荷

辣薄荷

药材名称辣薄荷

拼音Là Bò He

别名椒样薄荷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欧薄荷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ntha piperita 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芳香性草本。茎直立,高30-100cm,质较脆,易折断,分枝或否,基部略匍匐;茎和枝条四棱形,节间长0.5-7cm,淡绿色至紫色,无毛或疏生短柔毛。叶对生生;叶柄长0.5-1cm;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2-3.5cm,宽1-1.8cm,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或楔形,叶缘具细锯齿,叶两面均被腺鳞及疏被毛茸,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轮伞花序聚合成穗状,长3-7cm,直径达1.4cm,顶生于茎或分枝顶端,先端锐尖,花轮连续,仅在基部间断;苞叶与叶相人心 ;总梗长2mm,上有小苞片数枚,线状披针形,长在6mm以下;花梗长1-2mm;花萼筒状针形,长约3mm,具脉11-13,具腺鳞,萼筒长约2mm,萼齿5,披针形,长约1mm,具缘毛;花冠白色或淡紫色,长约3.5mm,近无毛,冠筒长约2.5mm,花冠4裂,舷片淡紫色,上唇先端2裂,较大,下唇3,近等大,长约1mm;雄蕊4,通常不伸出花冠筒外,花丝长约1mm,花药紫色,2室;花柱伸出花冠外,长约4.5mm,柱头2浅裂,相等。不孕。花期7月,果期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引种自前苏联及保加利亚。

资源分布:上海、江苏南京和东台等地有栽培。

化学成分叶含氨基酸,精油及一些其他成分:1.氨基酸:天冬酰胺(asparagin),甘氨酸(glyc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和丙氨酸(alanine)。2.精油:精油(ethereal oil)含量达0.7%,另含薄荷醇(menthol)。3.其他成分:熊果酸(ursolic acid),薄荷异黄酮甙(menthoside)和异野漆树甙(isorhoifolin)。

药理作用辣薄荷挥发油制成喷雾剂用于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八叠球菌污染的空气2小时,可使细菌数目减少7倍;24小时,数目减少20倍。精油对石膏状小孢子菌、黄福柰尼兹皮直菌、石膏样奈尼兹皮直菌等敏感。

性味味辛;性凉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解毒散结。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痛;痄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连香树果

    药材名称连香树果拼音Lián Xiānɡ Shù Guǒ别名芭蕉香清、山白果来源药材基源:为连香树科植物连香树的成熟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

  • 化血胆

    《中药大辞典》:化血胆药材名称化血胆拼音Huà Xuè Dǎn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玄参科植物黑蒴的全草。秋、冬采收。原形态矮小草本。全株被粗毛。单叶对生,卵圆披针形或披针

  • 家兔骨

    药材名称家兔骨拼音Jiā Tù Gǔ别名兔骨来源兔目兔科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us (Gmelin),以骨骼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性味甘、酸,平。

  • 柘树茎叶

    《中药大辞典》:柘树茎叶药材名称柘树茎叶拼音Zhè Shù Jīnɡ Yè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桑科植物柘树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柘木"条

  • 虫白蜡

    《中国药典》:虫白蜡药材名称虫白蜡拼音Chónɡ Bái Là英文名CERA CHINENSIS别名白蜡、虫蜡、蜡膏来源本品为介壳虫科昆虫白蜡虫Ericerus pela

  • 野葡萄根

    《中药大辞典》:野葡萄根药材名称野葡萄根拼音Yě Pú Tɑo Gēn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秋葡萄或刺葡萄的根。9~10月采收。原形态①秋葡萄落叶藤本,茎粗壮;幼枝带紫红色,具羊

  • 牛肚

    《中药大辞典》:牛肚药材名称牛肚拼音Niú Dǔ别名牛百叶(《本草拾遗》),牛膍(《纲目》)。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胃。性味①《日用本草》:"味甘,平。&quo

  • 痢止草

    药材名称痢止草拼音Lì Zhǐ Cǎo别名痢止蒿、痢疾草、止痢蒿、白龙须、无名草、散血草来源唇形科接骨草属植物痢止草Ajuga forrestii Diels,以全草或根入药。四季可采,洗净

  • 青藤

    药材名称青藤拼音Qīnɡ Ténɡ别名寻风藤、清风藤、滇防己、大青木香、大青藤、岩见愁、排风藤、过山龙、羊雀木、鼓藤、豆荚藤、追骨风、爬地枫、毛防己、青防己、风龙、苦藤、黑防己、吹风散、追骨散、土藤。

  • 凤尾猪鬃草

    《中药大辞典》:凤尾猪鬃草药材名称凤尾猪鬃草拼音Fènɡ Wěi Zhū Zōnɡ Cǎo别名旱明琼、云南虎尾蕨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铁角蕨科植物云南铁角蕨的全草。秋季采收,晾干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