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香花刺

香花刺

《中药大辞典》:香花刺

药材名称香花刺

拼音Xiānɡ Huā Cì

别名香水花(《陕西中草药》),木香花(《中国经济植物志》)。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七里香蔷薇根皮。夏、秋采挖根皮,洗净,晒干。

原形态落叶或半常绿灌木。茎攀援,长达10米,具疏刺或近无刺。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3~5,椭圆卵形至长披针形,长2~6厘米,宽1~2.5厘米,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常有数花;花白色;萼片5;花瓣5。瘦果骨质,包于球形、红褐色的花托内。

生境分部生于沟岸、山坡灌丛,杂木林中和住宅附近。分布河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陕西中草药》:"涩,温。"

功能主治《陕西中草药》:"活血调经,消肿散瘀。治月经不调,外伤红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研末撒。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香花刺

药材名称香花刺

拼音Xiānɡ Huā Cì

英文名Root-bark of Wild Banks Rose

别名香水花、木香花、红皮七里香红根、红刺皮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单瓣白木香的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osa banksiae Ait.var. normalis Regel.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季挖根,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原形态单瓣白木香 落叶或半常绿灌木。茎攀援,长达10m,具疏刺或近无刺。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5,椭圆卵形至长披针形,长2-6cm,宽1-2.5cm,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常有数花;花直径1.5-2.5cm;苞片5,卵形,先端长渐尖,全缘,萼筒和萼片外面均无毛,内面被白色柔毛;花瓣白色,单瓣,芳香。果球形至卵球形,直径5-7mm,红黄色至黑褐色;萼片脱落。花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500m的沟谷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甘肃、陕西、河南、湖北等地。

性味涩;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消肿散瘀。主月经不调;外伤红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毛茄

    药材名称毛茄拼音Máo Qié英文名root of Hairy Nightshade别名羊不食、大叶毛刺茄、毛果牙卡、大祥颠茄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毛茄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

  • 鸡蛋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蛋花药材名称鸡蛋花拼音Jī Dàn Huā别名缅栀子来源为夹竹桃科鸡蛋花属植物鸡蛋花Plumeria rubra L. cv. Acutifolia [P. rubra

  • 麦瓶草种子

    药材名称麦瓶草种子拼音Mài Pínɡ Cǎo Zhǒnɡ Zi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麦瓶草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lene。Cnoidea L.[pleconax conoidea(L.

  • 苹婆

    药材名称苹婆拼音Pínɡ Pó别名鸡冠树、九层皮、七姐果来源梧桐科苹婆Sterculia nobilis Smith,以果壳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贵州。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止痢

  • 蛤蜊肉

    药材名称蛤蜊肉拼音Gé Lí Ròu别名海蛤肉、文蛤肉来源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帘蛤科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以肉入药。生境分部沿海各处。化学成分鲜文

  • 罗甸沟瓣

    药材名称罗甸沟瓣拼音Luó Diàn Gōu Bàn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罗甸沟瓣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ptopetalum feddei(Levl.) Hou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切片

  • 扁藤

    《中药大辞典》:扁藤药材名称扁藤拼音Biǎn Ténɡ别名腰带藤、羊带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扁骨风(《广西中草药》)。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扁担藤的藤茎及

  • 鹿藿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藿药材名称鹿藿拼音Lù Huò别名老鼠眼、饿蚂蝗[湖南]、痰切豆来源豆科鹿藿属植物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以根及全草入药。夏

  • 鹅脚木叶

    药材名称鹅脚木叶拼音é Jiǎo Mù Yè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白花菜科植物鱼木的叶。秋季采收,晒干。原形态鱼木,又名:虎王、龙头花、鹅脚木、树头菜、鸡爪菜。落叶无

  • 云支花

    药材名称云支花拼音Yún Zhī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圆叶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forrestii Diels[Koenigia forrestii(Di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