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鸡嗉子果

鸡嗉子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嗉子果

药材名称鸡嗉子果

拼音Jī Sù Zǐ Guǒ

别名山覆盆、野荔枝、山荔枝鸡嗉子、癞鸡嗉

来源山茱萸山茱萸属植物头状四照花Cornus capitata Wall.[Dendrobenthamia capitata (Wall.)Hutch.],以叶、果入药。秋季采果,鲜用或晒干;叶四季可采,晒干研粉。

性味叶:苦、涩,平。

果:甘、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胆行水,消积杀虫。用于食积气胀,小儿疳积,肝炎,蛔虫病;外用治烧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2~3钱。外用适量,研粉撒或调鸡蛋清搽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鸡嗉子果

药材名称鸡嗉子果

拼音Jī Sù Zǐ Guǒ

别名鸡嗉果、山覆盆、一枝箭、云母树、节节枝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头状四照花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ndrobenthamia capitata (Wall.)Hutch,[Cornus capitata Wal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摘,去果柄,拣净,晒干。

原形态常绿小乔木,高3-15m。嫩枝密被白色贴生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1-1.4cm,密被白色贴生短柔毛,上面有浅沟,下面圆形;叶革质或薄革技,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5-10cm,宽2-3.4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两面均被巾生白色短柔毛,下面极为稠宇航局,中脉在上面稍明显,下面凸出,脉腋常有凹穴。头状花序近球形,约为100朵花聚集而成,直径约1.2cm,具4白色花瓣状总苞片,总苞片倒卵形,先端尖,长3-4cm,宽2-3cm;花萼筒状,4裂,裂片圆而钝;花瓣4,黄色;雄蕊4;花盘环状,略有4浅裂;子房下位,2室。果序扁球形,成熟时紫红色;总果柄粗壮,长4-7cm。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3150m的中山混交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湖北、广西、西藏等地。

性味味甘;苦;性平

功能主治杀虫消积;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蛔虫病;食积;肺热咳嗽;肝炎;腹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凉山虫草

    药材名称凉山虫草拼音Liánɡ Shān Chónɡ Cǎo英文名liangshan tong-chong-ha-cho出处始载于《四川通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麦角科真菌凉山虫草的菌核及子座。拉丁植物

  • 竹象鼻虫

    药材名称竹象鼻虫拼音Zhú Xiànɡ Bí Chónɡ英文名Weevil别名竹象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象虫科动物竹象鼻虫的全虫。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rtotra chel

  • 辣椒叶

    药材名称辣椒叶拼音Là Jiāo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辣椒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psicum annuum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植株生长茂盛时采摘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一年生或有根

  • 山胡椒叶

    《中药大辞典》:山胡椒叶药材名称山胡椒叶拼音Shān Hú Jiāo Yè别名见风消(《分类草药性》),铁箍散、雷公树叶、黄渣叶、洗手叶(《陕西中草药》)。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

  • 芸薹子

    药材名称芸薹子拼音Yún Tái Zǐ英文名Seeds of Bird Rape别名油菜子。出处出自《千金·食治》。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的种子。

  • 嘉兰

    药材名称嘉兰别名舒筋散、何发来[勐海傣语]来源百合科嘉兰Gloriosa superba L.,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化学成分根状茎含秋水仙碱0.11%左右,N-甲酰去乙酰秋水仙碱,β-光秋水仙

  • 齿瓣延胡索

    《中药大辞典》:齿瓣延胡索药材名称齿瓣延胡索拼音Chǐ Bàn Yán Hú Suǒ英文名RhizomaCorydalis Turschaninovii别名蓝雀花、蓝花菜

  • 大叶风沙藤

    药材名称大叶风沙藤拼音Dà Yè Fēnɡ Shā Ténɡ别名海风藤、地血香、梅花钻、大梅花钻、吹风散、大血藤、过山风、绣球香、通血香、过山龙藤、大饭团来源木兰科南五味

  • 七爪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七爪风药材名称七爪风别名七指风来源蔷薇科七爪风Rubus reflexus Ker. var. lanceolata Metc.,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苦、涩、酸,平。功能主

  • 蚌粉

    《中药大辞典》:蚌粉药材名称蚌粉拼音Bànɡ Fěn别名蚌蛤灰(《千金方》),蜃灰(《纲目》),蚌壳粉(《本草述》),蚌壳灰(《中国医学大辞典》)。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